没有账号?请注册会员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员动态  >>  正文

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讨论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7     来源:仪综所

摘要:2017111日,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讨论会在京召开。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陈家昌副司长、德国教研部关键技术司Zeisel副司长、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孙维处长等领导莅临并讲话。中国科学院李永舫院士、中国驻德使馆尹军公参、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顾雁峰处长、高新司先进制造处王静处长、仪综所欧阳劲松所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九省市科委、创新园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六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仪综所梅恪副所长主持。

 

2017111日,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讨论会在京召开。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陈家昌副司长、德国教研部关键技术司Zeisel副司长、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孙维处长等领导莅临并讲话。中国科学院李永舫院士、中国驻德使馆尹军公参、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顾雁峰处长、高新司先进制造处王静处长、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欧阳劲松所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九省市科委、创新园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六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仪综所梅恪副所长主持。

陈家昌副司长首先指出,中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合作,该平台将充分发挥两国现有基础,实现两国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制造商、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单位资源的有效共享,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两国政府科技部门将在平台建设中发挥好指导作用,创造更好的创新合作环境,希望与会各方以本次会议为契机,集思广益为平台的构建和运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孙维处长指出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标准与科技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基础和支撑。同时重点介绍了国标委在智能制造方面己开展的工作,最后建议以平台为桥梁,充分发挥各方作用,鼓励相关单位以国际合作项目为基础,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合作,将科研成果推进成为国际标准。

Zeisel副司长高度评价了本次讨论会,表示德国教研部将积极支持平台的建设。他详细介绍了德国近期在工业4.0开展的相关工作,并分析德国工业4.0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以及今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培训、标准、安全、效益分析等,还简要介绍了德国工业4.0的五大主题,以及德国教研部推出的“标杆计划”和中德开展的各项科研合作。

仪综所欧阳劲松所长从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概念出发,详细分析了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工业4.0的关键技术要素、现有标准化基础,并针对我国的形势与需求,介绍了我国智能制造的总体目标以及科技部、工信部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对我国智能制造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仪综所丁露博士介绍了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方案。该平台以政府、创新园区、制造商、用户、高校、科研院所五个方面的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了八项职能;重点建设中德科技合作对接平台、智能制造科技信息平台、国际创新园服务平台、标准化工作支撑平台;最后汇报了创新平台建设的近期与中远期工作计划。

来自太仓市高新区、同济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尔集团、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在对德合作上的成果和经验。与会各单位就平台建设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航天科工集团、安徽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代表分别发言,结合自身优势和需求,就如何与平台对接及平台职能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最后,顾雁峰处长为讨论会做了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组织及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平台在支撑科技部的重点工作、与德国相应机构对接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希望该平台成为成员间和地区间互通有无、资源优化配置的桥梁,为推进中德各层面的合作提供支撑。

本次会议是落实《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关于在智能制造(工业4.0)和智能服务领域通过双边科技合作开发和推广创新方案的联合意向声明》、《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及中德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有关共识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将有效整合双方资源,聚焦发力点,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全面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多务实的合作成果。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