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饲料企业规范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农业部在2014年颁布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该规范要求饲料企业建立化验室或对原有化验室进行整改,通过引入新的检测手段,实现对饲料原料和成品的常规成分指标的快速检测能力,并将检测工作扩展到原料采购、仓储物流和生产加工等现场,用来规范生产及提高产品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传统的检测方法,饲料企业需要增加化验室和现场检测所需的仪器、耗材和人力成本,还会带来非常多的管理问题,饲料企业急需引入新的检测手段,一方面满足《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降低相关的仪器、耗材和人力成本。
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近红外快检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所采用,它具有“分析速度快”、“无需耗材”、“操作简单”和“可支持多种样品和多种成分指标的检测”等特点,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近红外,国家认可的新型快检技术
在2002年,国家就已经颁布了关于近红外快检技术在饲料行业应用的相关国家标准(详见GB/T 18868-2002)。在该国标中,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快检技术在饲料原料和成品的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等成分指标检测的规范。
近红外快检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下述饲料原料和成品的成分指标的检测中。
表:近红外快检技术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
样品种类 |
成分指标范围 |
|
饲料原料 |
玉米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淀粉 |
豆粕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蛋白溶出度 |
|
鱼粉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氨基酸 |
|
菜粕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蛋白溶出度 |
|
棉粕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蛋白溶出度 |
|
小麦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淀粉 |
|
次粉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淀粉 |
|
麦麸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 |
|
米糠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纤维 |
|
肉骨粉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 |
|
玉米蛋白粉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纤维 |
|
DDGS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 |
|
啤酒糟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 |
|
饲料成品 |
猪全价料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 |
家禽全价料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 |
|
鱼全价料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 |
|
特种水产料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 |
|
浓缩料 |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 |
除了上述成分指标外,近红外快检技术正在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用来检测预混料的VA、喹乙醇、土霉素;检测鱼粉、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蛋氨酸、胱氨酸等10种氨基酸;检测菜籽粕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秸秆青贮饲料的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反刍动物饲料的总磷、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
由于近红外快检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早在10多年前,就有很多大型和大中型饲料企业开始使用近红外快检仪器,例如新希望集团、中粮集团、正大集团、大北农、通威饲料、温氏集团等。
-
表:饲料企业使用近红外快检仪器的情况
公司名称 |
所用近红外快检仪器的数量 |
新希望六和饲料 |
90+ |
双胞胎集团 |
90 |
正大集团 |
80 |
德固赛 |
70 |
广东温氏 |
47 |
普瑞那 |
30 |
海大集团 |
26 |
大北农 |
25 |
中慧集团 |
21 |
特驱饲料 |
15 |
通威饲料 |
12 |
青岛环山 |
11 |
漳州傲农 |
8 |
广东恒兴饲料 |
7 |
英联饲料 |
6 |
河南牧鹤饲料 |
6 |
中粮集团 |
5 |
正邦饲料 |
5 |
铁骑力士 |
5 |
深圳金新农 |
5 |
金钱饲料 |
5 |
九鼎饲料 |
4 |
广西扬翔 |
3 |
(数据来源:互联网)
而且,很多企业已将近红外快检技术和他们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例如某些饲料厂将所有下属分厂的近红外快检仪器通过互联网联结起来,并在青岛成立专门的模型中心,定期帮助各个分厂建立和维护各类饲料原料和成品的模型。还有些企业单独开发了检测数据的分析系统,将来自分厂的近红外快检仪器的检测数据集中起来,按照各种管理视图进行展示、分析和使用,以支撑企业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
近红外快检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那么多大型或大中型饲料企业都在使用近红外快检仪器,主要有这些原因:
一、节约化验成本
以国内一个年产10万吨饲料企业的数据为参照。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总磷这7个常规检测项目为例,每日检测数量20,那么一天的化学检测成本总计1,520.45元,一年就是547,361.50元。
表: 用传统方法检测饲料成分指标所需要的费用
检测项目 |
每日检测数量(个)/份 |
试剂费(元)/份 |
电费(元)/份 |
水费(元)/份 |
仪器费(元)/份 |
人工费(元)/份 |
每日单项检测成本 |
水分 |
20 |
5.41 |
0.04 |
2 |
2 |
188.98 |
|
粗灰分 |
20 |
12.01 |
0.04 |
2 |
4 |
360.98 |
|
粗蛋白 |
20 |
3.09 |
7.36 |
1.75 |
3 |
6 |
424.08 |
粗脂肪 |
6 |
7.3 |
9.01 |
1.75 |
5 |
15 |
228.38 |
粗纤维 |
3 |
17.5 |
6.9 |
1.75 |
5 |
20 |
153.45 |
钙 |
3 |
2.26 |
12.66 |
1.75 |
4 |
6 |
80.02 |
总磷 |
3 |
1.02 |
12.64 |
0.53 |
6 |
8 |
84.57 |
每日总计/元 |
1520.45 |
||||||
年度总计/元 |
547361.5 |
而近红外检测可一次完成全部的检测项目,成本构成也仅仅是仪器所用电费、操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仪器的折旧费用等,整体成本不到传统检测方法的10%,每年可帮企业节省成本403,256.09元。
表: 用近红外检测饲料成分指标所需要的费用
检测项目 |
每日检测数量(个)/份 |
电费(元)/份 |
人工费(元)/份 |
仪器费(元)/份 |
每日检测成本/份 |
水分 |
20 |
0.0146 |
7.5 |
12.5 |
20.01 |
粗灰分 |
20 |
||||
粗蛋白 |
20 |
||||
粗脂肪 |
20 |
||||
粗纤维 |
20 |
||||
钙 |
20 |
||||
总磷 |
20 |
||||
每日总计/元 |
400.29 |
||||
每日总计/元 |
144105.4 |
(其中仪器费按市面上传统近红外快检仪器的费用来算。)
二、降低人工费用和误操作风险
在传统的检测方法下,饲料原料和成品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需要分别用5种不同的仪器和设备来检测,而且需要比较复杂的预处理和化学试剂,操作过程也有大概10来个环节,因为缺乏经验或工作状态不佳,化验人员经常会产生操作失误,造成检测结果误差。
近红外快检仪器弥补了上述缺点,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预处理,不需要任何化学试剂,操作过程也就开机、放置样品和检测三个环节,即便是初中生,稍微培训2个小时左右,就能非常熟练地使用仪器。
三、实现多场景检测
近红外快检仪器不仅可以放在饲料企业的化验室内,而且有些公司推出了便携式的近红外快检仪器,这类仪器具有外形小巧,可检测片状或颗粒状样品,检测数据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给化验人员或品控人员,可用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成品出厂、物流运输和流通等多种现场环境,帮助饲料企业实现多场景、全链条和无盲区的快速检测,而且这些检测数据会被通过互联网进行集中管理,用来支撑企业的品控管理体系。
近红外快检技术在饲料企业的使用情况
目前近红外快检仪器多数是由国外厂家提供,一方面价格昂贵,主要提供给购买能力较强的大型饲料企业、检测机构和科研单位,例如某仪器商的近红外快检仪器,有一款专用于检测饲料原料和成品的粗蛋白、水分和粗脂肪等常规成分指标,大概售价30万元/台起;另有一款专用于检测饲料原料和成品的氨基酸、维生素、钙磷等特殊成分指标,大概售价50万/台起;另一方面,这些仪器操作非常复杂,需要饲料企业聘请熟悉化学计量学的专业人员,产生了较高的人工成本;还有,通常这些仪器商只提供一年的质保服务,在第二年期间,如果饲料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了仪器部件,更换和维修成本也非常高昂,例如某仪器商的一个放样盒价格为5万元左右,而且仪器商上门服务的技术工程师还会收取每天约6000元的服务咨询费,也给饲料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成本消耗;最后,这些仪器商不太重视检测数据的应用价值,不将宝贵的检测数据存储起来,利用管理视图进行展示、分析和使用,没有将检测工作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充分结合,让饲料企业产生了管理疏漏。
因此,实现近红外快检仪器的“国产化”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降低仪器的价格,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服务的本地化,更好地响应更多中小型饲料企业的需求。
新型近红外快检技术是市场发展趋势
针对中小型饲料企业的近红外快检仪器这个市场还在成长但潜力无限,很多厂家也纷纷进军这一新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某仪器商推出的Di-Spec饲料成分快检仪为例,这一新型近红外快检义已在山东、广东、山西、湖南、河北、河南、东北等地的中小型饲料企业广泛使用,该仪器共有两款,分别用于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价格不到传统近红外快检仪器的六分之一。
该仪器可检测豆粕、玉米、DDGS、次粉、麸皮、菜粕、鱼粉等十多种原料和成品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成分指标,可在30秒内呈现结果,和国标方法相比,检测准确度的偏差小于0.5(国标许可范围)。
另外,该仪器还创新了传统近红外快检技术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通过“云模型”服务降低了饲料企业建立和维护模型的成本和风险,基本上是拿来仪器就可以使用了;
另一方面,每台仪器都内置了支持WiFi、3/4G网络和蓝牙等通讯模块,可以随时随地组建成“检测网络”,实现对检测场景的集中化管理,适合于有很多分厂或者化验室的饲料企业;
还有,为企业提供“检管应用”服务,通过互联网将实验室和现场的各类检测数据和企业内部的品控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功能强大的视图化品控分析模块,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品控现状,提高品控水平及规避品控风险。相信未来的5年-10年,近红外快检技术一定能够在我国饲料企业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历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