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勇做领头雁,带领团队攻关一个又
一个难题

发布时间:2021-7-19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记者:在首届环境技术进步奖的评选上,清华大学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了特等奖,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一技术?当前的产业化推广如何?
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我国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工业炉窑/锅炉量大面广,由于工艺、炉型和燃料不同,导致烟气排放温度波动大,烟气成分极其复杂,主要污染物硫、硝、尘及非常规污染物汞、二噁英等排放浓度高,深度治理难度大。项目团队多年来围绕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难题,在核心材料、关键装备、先进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一是发明了烟气净化双功能催化材料、低温碳基功能材料及耐酸覆膜滤料;二是发明了气液流型调控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装备、物料分室精控与预酸化两级喷氨技术与装备;三是研发了低温烟气吸附/催化多污染物深度治理工艺,2016年在宝钢率先建成钢铁600m2钢铁烧结机烟气超低示范工程;开发全过程脱硝协同除尘工艺,2018年在宏昌水泥(5000t/d)建成水泥行业首套超低示范工程。主要污染物硫、硝、尘满足了超低排放,二噁英和零价汞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技术成果在宝钢、安钢、中建材、海螺、福耀、旗滨、中石化等重点行业1600多条工业炉窑应用,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减排大气污染物约300万吨/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记者:高校在产学研用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与市场更好接轨?清华大学是如何做的?

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钢铁烧结烟气深度治理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课题,建材行业烟气多污染物深度治理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个项目都是清华大学牵头,联合了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中冶长天、西矿环保等单位共同完成,清华大学既是项目牵头单位,也是核心技术研发单位,正是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创新机制,从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开始,清华大学就与合作企业一起反复讨论,确定技术路线,从理论到技术到工程系统研究,完成了小试-中试-示范工程全过程,引领重点行业的深度治理技术进步和应用。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了建成了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了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等高效净化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创新等八个工程化验证与示范平台,提升了我国工业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通了核心功能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深度治理工艺-标准化体系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引领了工业烟气多污染物深度治理行业的进步。清华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必须负责项目的组织策划及关键科学问题及核心技术的研发,如同大雁迁徙中的领头雁,带领团队攻关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目前国内生态环境领域技术自主创新还有哪些不足和欠缺?各相关方应做哪些工作?

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我国空气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大气污染物不断减排是关键。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技术逐步由跟跑到并跑,某些方面逐步领跑。比如工业烟气深度治理方面,由于钢铁和水泥等工业烟气排放标准处于国际上最严的排放限值,国内必须在引进吸收基础上再创新,不断超越才能实现超低排放标准。全面实现超低排放过程中,如何实现低成本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比如中低温下高效脱硝的催化剂稳定性,及如何高效协同净化非常规污染物成为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记者:还有哪些卡脖子技术?

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大幅消减温室气体排放是减污降碳的关键,需要从能源降碳、资源降碳及末端捕碳等多方面深入研究,才能实现协同增效。目前,绿色能源的储存技术、过程冶炼的非碳技术、及碳捕集之后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都是碳中和面临的挑战,需要跨学科多方位深入合作,才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