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破解“卡脖子”难题,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新
基建

发布时间:2022-1-20     来源:人民论坛网

“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形势下,“稳字当头”,如何实现稳中求进?“要加强金融法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指引。2021年年底国务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等政策部署密集出台。加速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新基建(以下简称“新基建”)就成为其中重要的政策选项。

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环节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关键位置,发挥着强链补链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那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则无疑是其中最具创新性的行业排头兵。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各种“隐形冠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营造“放足好水、养好活鱼”的健康生态。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刘鹤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要为企业创造“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的良好环境。实际上,自2011年“专精特新”提出以来,制度供给侧“放足好水、养好活鱼”组合政策持续发力。近期更呈高频密集态势,从17个部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19部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市,无不凸显政府决心和政策力度。而2021年11年国务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等三个相关文件,12月《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等文件更是将政策部署推进到时间表、施工图阶段。

二、破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发展中的自身“卡脖子”难题。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在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为解决产业“卡脖子”突破口国家战略选择的同时,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协同升级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以及营商环境待改善等问题,尤其是融资难、协同难、治理难等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应该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首位“卡脖子”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而小微企业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第一次获得贷款,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必须熬过“死亡期”之后,才能获得贷款。其实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一个世界性难题,所有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普遍问题。尤其是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冲击下,融资矛盾更加凸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的现代治理基础薄弱、信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另一方面,基于工业革命形成的金融体系一直缺一套能有效覆盖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

其次,平台载体等能力建设的瓶颈制约。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个头”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共有11.30万家“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3.7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台载体等能力建设成为全面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综合能力之需。另一方面,现有相关平台,政策性优势明显,市场化机制不足,尤其是缺乏信用科技创新支撑下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短板突出。2016年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提出“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能力建设”。近日出台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实现“精准滴灌”,落地工具创新、机制创新乃至平台的创新就至为关键。

此外,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协同的梗阻环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态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特点,在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衔接融合中还存在诸多堵点。如对中小企业管理部委间“九龙治水”现状,科技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创新要素在创新链上跨部门、跨领域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等。

三、何以是专精特新信用新基建?

如何打造一套聚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集政策服务、精准配置和梯度培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新基建”,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创新协同,就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需,也成为社会信用体系从公共领域走进生产领域、产业场景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时代课题。

社会信用体系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创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信用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和动力。自2014年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全面开启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幕,目前已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现代治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从领域看,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四大领域的信用建设,打通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次级体系;从监管看,“以信用为基础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已经成为政策工具箱标配;从实践看,全国信易贷平台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元,“信易+”系列政策创新,实际上已将信用推进到生产要素的新层次。

信用机制是现代治理体系中的韧性抓手。信用承诺、信用分级分类、信用修复以及信用破产等自愿、自治、自律、自修复等机制设计,使其在金融信用、经济信用和社会信用不同治理层面都呈现出系统强大的“不死机”“复原力”。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和社会性等信用联合奖惩手段的组合,赋予现代治理多维弹性空间,成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有效手段。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字时代机遇和数字化优势。“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如果把希克思说的这句话引申一下,可以说“金融革命,又得等待技术革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着数字时代机遇,而自身先天具备的一大优势就是数字化优势。一方面,我国数字金融创新走在了世界前面,如移动支付、央行数字货币等,特别是“310”信贷模式(即 3 分钟申请,1 分钟到账,期间 0 人接触),而贷款不良率则保持在1%上下。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甚至认为这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的入选门槛之一就是“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作为产业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主体,很多企业还是数字化标杆企业,有望率先获益于数字金融的支持。这也将成为解决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探索。

四、专精特新新基建的设计实施

新基建概述和设计。新基建将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从破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入手,通过信用工具、平台和机制的创新,打造以信用平台为核心的集成服务、精准配置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体化公益化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其中,信用平台,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挖信、评信、增信、风控和用信一体化服务。特别是“挖信”是信用工具的迭代创新,针对中小微企业沉睡的信用资源多维挖掘和信用价值量化,是传统采信、征信、评信的智能叠加。集成服务,就是集成各项政策服务,实现覆盖全行业各类中小微企业;覆盖全生命周期,贯穿中小企业初创、成长、上市发展全过程;覆盖全产业链,关注全链条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精准配置,主要是政策的精准施策和要素资源的精准配置,实现财税、金融、奖补、贴息、智力等政策举措的精准滴灌,实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靶向培训、梯度培育。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平台增信、链链创新融合、营商环境优化以及开放共享共生的生态打造,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和生态化发展。

新基建既包括梯度培育库、资金池和创新共同体库等硬基建,也包括信息共享、评价标准、风控机制、创新生态等软基建。

新基建的战略定位。对政府而言,打造信用融资、股债联动、直接融资基础设施升级版;对企业而言,倒逼企业铸就信用利器,激励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实现资源配置和公司治理的升级;对金融和创投机构而言,在获客信审、风险定价等方面获得了规模化低成本的优势;对科研机构等创新共同体而言,形成了多维创新要素融入产业链创新链的通路。

新基建的建设。不搞重复建设,可以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和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移动端整合创新实现升级。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