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通信和计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4-26     来源:环球表计

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起,31家企业、高校及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服务双碳目标,为建设能源强国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电能革新/命号根据国网发布的信息整理出31家单位的完整名单包括:国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华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哈电集团、东方电气、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广核、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绿发、内蒙古电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发展组织、比亚迪、宁德时代、上海电气、协鑫、金风科技、阳光电源、远景。

联盟成立大会上,首批4个合作项目签约。联盟将全面推进八大电力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包括新能源主动支撑、新型储能、氢能绿色制取与高效利用、电碳市场、电力需求响应等领域,预计研发总投入及产业带动将超过1000亿元,参与主体涵盖电网、发电、电力装备、新能源、储能多个领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高等院校。

而在2021年,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的这几件大事也长远影响着电表行业,早在《环球表计》杂志202112月刊杂志特别策划专栏回顾与展望中,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技术总监李向锋就提到:20213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紧接着,202172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8月份起,各省市发改委陆续发布了动态电价调整方案。

而政策和规划的改变,必然也会波及到计量领域。李主任提到:计量在任何国家都是受“法制化”监管的,其本质是为了公平贸易,无论过去和未来,计量都不曾也不会偏离这个根本宗旨。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时代,电能计量数据的核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电力是现代文明的血液。“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明显的“双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双随机”(供给侧随机性、需求侧随机性)特性。对供给侧和需求侧所有节点进行计量全覆盖,离不开用区块链技术对能源供给和消费进行碳标识

具有碳标签的计量数据,未来将开展由近及远(由台区到社区,再到区域级、网省级逐级提升)的互动交易,这就离不开高速低成本的物联网通信技术、高实时性的动态能源调度技术支撑,当然,还需要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协同的电力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

2021109日,南方电网公司牵头,联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报告》,以标准化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报告对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的架构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构建了行业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并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标准布局规划建议,为国家、行业及各公司未来一段时间技术标准规划与制定提供指导和参考。

新型电力系统——通信方面

过去电力用户数据传输的“老大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信道环境差、传输速率低、台区档案不清晰以及不同厂商的通信单元无法互联互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HPLC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

依托HPLC停电事件上报、通信性能监测和网络优化深化应用功能,可及时监测用户供电故障,用户停电信息可以在90秒内自动上传到主站,提高了供电可靠率。

依托HPLC高频采集深化应用功能,将电表的采集通信频度由每日一次提升至15分钟一次,像是绿皮火车换成了高铁,满足用户手机实时电费查缴需求的同时,全面提升双向互动用电服务能力。

依托HPLC相位拓扑识别和台区自动识别深化应用功能,集中器的HPLC通信单元利用同台区特征可以识别出哪些用户是自己人,哪些用户上错户口,自动更新台区档案关系,协助省公司开展分相线损管理并消除异损台区,有效提升公司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降低人力和设备成本投入,支撑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计量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适用于新能源电网计量的高准确度结算关口电能表-DTSD341/DSSD331-MA-GW。该产品具有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易扩展、易维护、通讯方式灵活等特点,采用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准确度计量方案和计量算法,它能实现传统计量方案无法达到的计量准确度,长期运行计量稳定可靠。适用于发电企业上网、跨区联络线、省网联络线及省内下网等关口计量点以及负荷频繁变化的新能源发电上网、电气化铁路和大型工业用户。

此外,李主任提到:“双碳”时代对电能计量数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电力现货交易、“动态”调整电价、线损精算分析、低压可视化运维、故障定位,还是各种人工智能算法运用、全社会能效综合分析、碳排放计算等都需要依赖全网计量数据的“同期”(毫秒级甚至微秒级时钟同步),因此,5G通信、北斗授时未来也将赋能计量数据,让计量数据更好地为发展国民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