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典型实践及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4-10     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王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有力举措,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路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边界,使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央企国企整合大年,围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主线,通过专业化整合,优质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今年,央企专业化整合再提速,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密集落地,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本文梳理、总结近期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典型实践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专业化整合方向及趋势,供参考。

一、近期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典型实践

(一)协同作战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央企通过战略性重组或专业化整合推进建立“链长制”体系,积极落实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工作,发挥产业链引领作用,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案例:设立中国电力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9月,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部分子企业实施重组整合,新设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即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苏南瑞恒驰电气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南瑞泰事达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股权整体划入该新公司。

       本次合并重组,协同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整合的中国西电、平高电气、许继电气等几家企业业务及产品内容,基本涵盖了输配电环节的主要产品及系统服务,有望打造产品线、业务类型愈加完整的电力设备平台。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立后,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技术,积极开展高端技术研究,重点突破超、特高压等关键技术壁垒,实现国内首台套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先后为国内特高压建设、“三峡工程”“白鹤滩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工程提供成套装备和服务,有力支撑了关键装备的国产化,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产业基地遍及全球,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已出口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着眼全球市场的输配电产业布局。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成立,在我国输配电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新篇章。

案例:东方电气与华电集团共同推动国产G50燃机投运

       2021年12月10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华电集团举行首台自主G50燃机示范项目签约仪式,两家企业合作推动自主燃机示范应用,同时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1月3日,国内首台全国产化G50燃机在广东华电清远华侨园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并网发电,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的空白。

       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着国家尖端制造科技水平。东方电气集团率先在国内开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0兆瓦G50重型燃机研制工作,而华电集团是国内燃机装机容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集团,拥有丰富的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运营经验。此次G50重型燃气轮机成功投运,是央企间依靠战略联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国家队作用,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攻关任务,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二)聚焦主业提升企业质量效益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快非主营、非优势业务的“两非”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两资”处置工作,成为新时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两个专项的开展,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能有效集中优势资源,切实帮助企业减轻包袱负担,实现轻装前行、更好发展。
 
案例:三峡集团旗下中水电公司重组进入中交集团

       2023年1月14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集团)签署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三峡集团旗下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电公司)拟重组进入中交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中水电公司是我国水电行业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企业,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800多项水利水电和基础设施工程项目,2022年企业资产总额为221亿元,装机规模达95万千瓦。中交集团是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中交集团与中水电公司在资质、业务等方面互补性强,重组前双方就曾在国际化经营中开展合作。此次整合,有利于三峡集团和中交集团各自突出主业、做强专业,能充分利用中交集团在海外业务布局广、体量大、营销体系全的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使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

案例: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交接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权

       2023年1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举行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权交接仪式,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由国家电网划转至国家电投,国家电投成为国能生物控股股东。

       国能生物原隶属于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装机容量113.6万千瓦,资产总额158.6亿元,是我国生物质发电龙头企业。国能生物重组进入国家电投,有利于促进发电、输电等产业各环节的央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有利于引领生物质发电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案例:中国电建旗下医疗机构加入通用技术集团

        2023年1月10日,中国电建与通用技术集团举办医疗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仪式。整合后,电建医疗加入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国中康健专业医疗健康平台。

       国有企业医疗机构改革,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专业化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电建企业办医疗机构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大多位于工程项目附近,地处偏远。通用技术集团自2018年以来,积极参与国企医疗机构改革,迅速形成全国性布局,是国内拥有床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较全、全产业链特征较为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此次改革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拥有医疗机构343家,管理床位数约4.8万张,全国性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通过整合,中国电建和通用技术集团能更好聚焦主责主业,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三)“两个联营”积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央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同时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深化能源国企改革的先行者。近两年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价格屡攀新高,国内能源保供稳价面临挑战。能源央企间通过煤电联营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能源保供“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案例: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开展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

       2022年12月30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协议,两家企业拟以专业化整合为契机加强全方位合作,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专业化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涉及煤电装机容量超1000万千瓦,是近年来国内煤电领域涉及资产数额较大、影响力较强、整合效益较为显著、示范引领作用较为突出的合作项目。

       中煤集团是拥有煤炭全产业链的中央企业,在煤炭生产与销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优势明显,而国家电投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双方将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技术研发,煤炭与煤电、煤炭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煤炭资产、煤化工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此举有利于中央能源企业从应急性保供转变为通过股权合作、整体开发实现体制性稳定性保供,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力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四)以智慧运维推动新能源集约高效发展
       近年来,各大央企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但部分新能源项目存在小、散、弱等问题,“跑马圈地”“一窝蜂”现象时有发生。新能源产业要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探索发展新模式,综合考量项目所在区域、投资收益和资产质量,有序运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使新能源布局结构更为优化,企业间相互协同形成“一盘棋”,避免无序竞争,有效凝聚发展合力。

案例:华能与13家央企签约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项目

       2023年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集中签约仪式在中国华能集团举行。中国华能与中国船舶、中国海油、东方电气集团、中铝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中车集团、中交集团、南光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铁塔等13家中央企业的22个风电、光伏项目签约,总涉及容量288兆瓦,是近年来中央企业新能源领域中涉及范围较广、项目较多的专业化整合。

       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于2021年8月31日正式投运,是国内自主可控程度最高、接入数据点数最多、覆盖应用场景最全的新能源数据平台,涵盖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储能四大板块。此次整合,标志着中央企业新能源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新能源管理从分散式向精益化转变,新能源运营从单兵突进向合作共赢转变,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整合后,签约各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在线服务、管理提升等多种途径开展智慧运维服务合作,以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二、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趋势
       专业化整合已经走上国企国资改革的舞台,从近期集中签约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到,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内涵不仅仅限于合并同类项、减少低质的同业竞争、提高国有资本的集约化竞争力,其重点是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目标,从“进、退、整、合”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持续推进
       “进”意味着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带动作用,根据情况适时组建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新要求的新企业。今后,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角度出发,能源央企专业化整合或有新动作。

(二)“退”——做精做强做优成为能源央企发展方向
       “退”是指能源央企要继续加大“两非”“两资”和管理链条过长企业的处置力度,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管理失控的资产。“做精一业”意味着将不再鼓励能源央企大规模拓展无内在联系的多元化业务,做大不再是企业主要目标或唯一目标,在某一产业或者某一产业链做精做强做优成为发展方向。

(三)“整”——重点打造新能源高端产业链
      “整”就是以优势企业为主体,深入开展企业之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投资,通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随着“双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不断构建、完善,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重头戏”,央企未来新能源业务正逐步向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下一步,能源央企将重点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终端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四)“合”——企业间合作开发将不断深入

        “合”是指支持中央企业之间采取共建产业生态圈、构建行业云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战略合作,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市场合作开发力度。除了能源央企自身专业化建设之外,今后,能源央企之间在合作开发、共建新平台、共享资源方面将有更多举措,打破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存在无形壁垒、少有合作的原有状态,同时,这也将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更丰富的思路和更鲜活的实践。


作者: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罗曼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