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有关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新闻,又有了新动态。
01 从竞标激烈到无人问津
第三方服务怎么了?
4月19日,《中国环境报》的一则新闻评论“从竞标激烈到无人问津,第三方服务怎么了”,引起小编注意。
简单来说,就是某县将县内几处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及运维整体打捆给第三方服务项目进行招标,不曾想发生了流标。再次招标,仍无一家单位投送标书。
环境报时评:曾经第三方服务项目竞标激烈,现在却屡次流拍,无人问津,值得思考但又有据可依。
在过去宽松的管理形势下,第三方服务项目竞标不可避免地滋生出“肥水不流外人田”、“围标串标”等问题。在后期服务过程中,“经济利益凌驾生态环境效益之上”、“赚大钱办小事”、“缺斤少两”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今,随着国家对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工作的部署和推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已经无所遁形,无法再抱有侥幸心理,也不敢再作威作福。
比如,某县从招投标环节就采取收紧措施,由财政、招标、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让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对投标单位的资格条件严格全面把关审核,对不具备投标条件、受过行政处罚、被群众举报等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拒绝其参投;
加大对围标、串标等行为的监督惩戒力度,一经发现,坚决驱逐出本地市场。
因此,当前阶段,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不急于承接项目,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紧抓整改上,也就说得通了。
否则,一旦被查出来,可就不是保西瓜还是保芝麻的事了。
02检测机构弄虚作假
三年内被禁止参与政府采购项目!
顺着这个方向捋,小编发现,4月还真有一个关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实质性“丑闻”。
这里的“实质性”表示,既被查出,又被严厉处罚。
4月17日,湖州生态环境公布了2023年首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领域),其中就有对一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行为做出了罚款和禁止令。
2023年2月,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对湖州长兴某某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自主验收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于是,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做出了共计7.66万元的罚款。同时,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三年内禁止检测机构参与政府采购的生态环境服务项目。
针对这两起报道,不难看出,“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机构弄虚作假行动”绝不是一阵风,而是动真格了。
环境部执法局局长赵群英也说,“全力做好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将成为2023年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的重点工作。
看到这里,干环保的朋友不禁发问:这么看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真的要凉?
03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整治“热度不减”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小编认为,恰恰相反。
随着这股“整治风”的持续升温,第三方全面整改,企业关门、减停产,全行业进入“驱劣维良”阶段。
从第三方生存来看,可能会导致非合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数量缩减。但基于环境大政策的高标准,企业对于环保服务的需求不会因此减少,那么它们就会选择合规的第三方,这无形中稳固了合规第三方环保机构的市场份额,拓宽了正向的发展空间。
从企业良性发展来看,依法查处和曝光不规范检测、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和警示,也是在倒逼企业规范监测,净化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不配合企业死路一条,配合企业被查到该死”的劣性生态环境,实现行业良性循环。
从行业长期向好来看,高压势态的政策监督能够清除“搅局者”,利于减少恶性价格战,规避第三方因为“赚不到钱”而弄虚作假的情况,让其真正做好生态环境部门管理的补充力量。
当然了,想要整治好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不是一时能做到的,也不是只查弄虚作假问题就能完全扭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