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组成单元,对推进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入驻中小企业3.1万多家,年产值超过2.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2%,涵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4家,优质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4.8%。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初步形成,集群内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完善,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引擎。
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和提升产业链韧性,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
今年年初,《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发布,提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
构建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上海提出“企业成长行动”,将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制造业企业。“围绕产业升级,上海实施数字蝶变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高制造业数字竞争力。”上海市副市长李政表示,上海将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
江苏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正着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集群。“要研究制定新一轮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梯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表示。
山东省临清市拥有全国最大的轴承贸易市场,形成了国家级产业集群,但也存在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临清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甄锋表示,将大力发展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集群的协同性。
在产业链不断完备的同时,各地集群也加大了科研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达到26.1%,涵盖高性能材料、精密器件等新兴产业,一批前沿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行业中均具有较强影响力,主导产业为当地支柱产业,对集群产值贡献率达86.5%,创造超过170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提升区域业务能力。
据悉,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再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各地围绕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治理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业报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