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林雪萍 | 平行供应链之争,中国制造走到哪里了

发布时间:2023-8-17     来源:知识自动化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王静

最近一个经济数据看起来不太乐观。第二季度,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净值只有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90%。那么,中国制造不再是香饽饽了吗?中国制造走到哪里了?

第一件事情:十五年寒冬

从中国出口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商品进口国,这是过去15年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下降速度很快;在20221月份的时候,中国这个比例还是19%,但是到了现在只有13.4%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它创造财富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品的输出,你一定要把这个商品,卖给最富有的国家。

我们国家是怎么富裕起来的?其中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外贸立国。就创造外汇而言,中国最挣钱的行业是什么?是服装与纺织。一直到2020年,纺织与服装行业的创造的顺差,超过了75%。机电设备则是中国外贸的大户,这都是以全球贸易为基础。

然而现在,这套创造财富的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说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国运的转折点,中国制造参与了国际化体系并成为主力,那么2022年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这一年全球供应链转移的信心,先是犹疑后是加强,2023年我们看到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净值的减少。

中国制造面向最富有的国家出口,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二件事情:四种范式的制造

中国制造的在美国的出海口,被谁分流了?

今年上半年,占据美国进口国最大的是墨西哥,第二个是加拿大,这就意味着墨西哥的产能,正在成为美国商品的最主要进口发源地。

这其实正是美国特别想达到的一点,那就是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离岸制造”(Off-shoring)在全球化曾经风靡一时。发达国家在本国做好研发设计,但是制造则外包出去。离岸制造是过去20多年全球化的一种主打模式,中国就是最重要的承接者。中国和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积累了财富,而美国则拉开它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现在美国决心改变对中国进口依赖太重的局面,因此推动了一系列的行动,取代这种经典的“离岸制造”。其中一种就是叫“近岸制造”(Near-shoring)

几年前,美国就重新改写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规则,大力扶持墨西哥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制造,也就是它的近岸制造。这正是墨西哥繁荣的基础。而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等,则大幅度带动了墨西哥的汽车、电子和服装的繁荣。

与此同时美国还发动了友邦制造(Ally-shoring)。它就是按照价值观来去区分供应链,比如说美国在拉拢荷兰和日本来对中国的芯片装备进行供货限制。

本来美国认为单方行动,就足以遏制中国的崛起。然而,美国禁止华为购买5G芯片、限制英伟达的A100芯片出口到中国,却仍然挡不住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快速发展。

于是美国开始扩大供应链的攻击方位,进一步从上游设备、工具、软件来进行打压。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虽然只占整个全球制造份额的12%,但实际上从设计、IP、设备等角度,它还是遥遥领先。芯片设计的三大软件都是美国的,其中虽有一家被西门子收购,但是它仍然受到严格的美国法律限制。

而芯片的制造装备,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强的国家。全球第一的应材、第三、第四的泛林和科磊都是美国的。排名第二位的就是荷兰的阿斯麦,它以单一类型的光刻机产品就足以称雄。排名第五的,则是日本东京电子的半导体设备。这三个国家加起来,占到全球的半导体设备的80%以上。美国通过这种友岸制造,来形成一种价值观的联盟,封堵中国高端产品的突破。

美国使用了两种手段,来对中国供应链进行封堵。通过“近岸制造”来瓦解中国的优势领域,挖墙角;同时用“友邦制造”来种篱笆墙,进行供应链隔离。

美国本来还有一手棋,叫做“回岸制造”(Re-shoring)。然而,美国的回岸制造实际上并不成功。最近这几个月美国就业指数非常高,超乎预期。但是如果细看过去,建筑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它的建筑投资里面又主要是芯片制造和化工。这固然是美国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一个工厂的投资就要超过2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厂,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而另一方面,欧洲的化工产业也在助力美国。欧洲能源价格的暴涨,使得欧洲的化工产业在逃出欧洲,涌向能源成本很低的美国。

但是,美国高端制造,一直很强。全球Top20的仪器仪表的供应商,美国占据11席。美国真正出现问题的,是在它的低端制造,比如说很难制造15万块钱以下的汽车。这是它制造能力的结构性退化,很难恢复。因此,美国芯片制造的大热,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实际上美国上半年的原油和天然气消费下降,发电量也在下降,说明制造业并没有真正复苏。美国兴旺的是服务业,这一直是美国的强项。

这意味着,美国很难执意地追求回岸制造,而“挖倒中国墙角”就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墨西哥,就是这样一个受益者,越南也是极大的受益者。越南对中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都保持着非常高的贸易逆差,唯独对美国是顺差。它就像是一个收粮食的粮商,最后集中卖给美国。

它对中国制造的承接,已经从此前的服装鞋帽,转到了机电领域。而机电是中国出口的最大优势门类。越南拥有机电制造,意味着它就有更强的零部件制造能力,而不仅仅是装配的能力。这使得它的制造能力,会向上游进军,让供应链能力更强。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对象就是印度。它的人口足够大,消费能力正在逐渐放大,有可能复制中国这样一个既有制造又有单一大市场的特征。2022年,印度汽车销量达到425万辆,超过了日本的42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而且,印度并不缺乏国际化的传统。印度是IT外包最大的国家之一,很多硅谷的高管都是来自印度。而工业巨头如塔塔集团、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都是非常高度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无论是东南亚、南亚还是墨西哥的大量新工厂落地和制造能力崛起,对中国制造而言,看上去都是在挖墙角。供应链的迁移,对中国形成了抽丝剥茧的局面。这种伤害,如何评估?

第三件事情:中国制造的韧性

中国制造,能不能顶住这种压力?

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最后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局面。谁也没想到,这个贸易战会逐步升级到极限。美国对中国征税,中国同等反击。中国是贸易顺差国,而美国则继续加码,前后共五次行动,直至将征税范围扩大到中国全部出口美国的商品。

然后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整个后半场,都是美国政府在单方进攻,但最后也没有赢得战争。

华为就是特别典型的例子。美国先断供芯片;其次断掉制造能力,不允许台积电代工制造。这导致华为的消费端业务受到严重影响,中低端手机荣耀不得不出售,而华为旗下的海思,则从2018年的全球第五大设计公司,跌出榜单。但是,华为并没有被打趴下。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来攻击一个宇宙企业,企业居然没有被打趴下。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从国家而言,中国制造也没有输掉局面。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甚至一度扩大。

这表明中国是有相当大的韧性能够抗打击。供应链有着奇特的两面性,就是指供应链的控制力和连接力的一体两面。

美国的强势很容易注意到,芯片、软件都代表了供应链的控制力。

然而,中国靠什么能够去抵御这种重拳打击,就是靠中国供应链上下游紧密相连的“连接力”。一个跨国企业通过全球化在各个国家地区游走,追求的就是一种效率。它要在全球资源进行配置,那么只有在它需要,各个供应链都能够配齐。这正是供应链连接力,所能提供的效率。中国在供应链的连接力方面,呈现了强劲的韧性。

现在回来看东南亚国家,就很难配齐供应链各个要素,效率难免会受到影响。孟加拉承接了中国很多的服装,但是它的棉花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中国。而装备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进口过去。它的供应链都是残缺的,连接力很弱。

供应链就像是一层一层的洋葱头,里三圈外三圈缠绕在一起,缺一不可。只有齐全的工业门类,才能够有足够高的效率。中国是联合国工业分类目录里,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666个小类的国家。尽管往细里看,好多中国制造还无法实现,也很容易被断供。然而,如果从供应链的连接力来看,门类齐全恰好可以相互嵌入,形成高效供应链。门类齐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保护。

转到 首页 第  1  2  页 末页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