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对话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4-3-12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 王静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行业企业如何培育创新沃土,不断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仑:聚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工业母机  培育新质生产力


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是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其广泛应用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围绕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支撑国家高端工业母机发展的意见建议。

张晓仑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也积极推动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如高速铁路、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已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由于目前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成熟度有待提高、持续支持手段尚需完善等,首台(套)产品在推出后形成批量化期间仍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前,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更多集中于首台或首批装备的研制,对其推广应用过程关注度仍需继续加强。”张晓仑表示。

为更好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推广,张晓仑建议:

统筹协调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作。

充分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努力实现设计一体化、研发不中断、迭代快升级;持续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

提升保险补偿支持效果,减少产品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支持力度。

促使企业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有更多创新投入,获得更多应用场景,持续推进首台(套)重大装备的质量提升和规模生产,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此外,工业母机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处于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加强工业母机领域科技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张晓仑表示,我国是工业母机生产和消费世界第一大国,占据全球工业母机市场的1/3左右。但是高端工业母机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张晓仑呼吁:

要强化转制院所服务国家高端工业母机能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业母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发挥行业转制院所作用,打造工业母机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

坚持应用牵引,加大工业母机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工业母机完整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在工业母机领域实现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南存辉:“数智双碳”已成为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转型,将成为实体企业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围绕光伏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碳排放与碳金融、绿证绿电市场机制等方面提交了十余份提案,就如何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实体制造业企业,正泰将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南存辉表示,正泰将持续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合资源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前沿技术、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融合应用,着力打造电力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绿色可持续增长新动能。

“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数智双碳’已成为驱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南存辉表示,在国家持续推进“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正泰将紧抓机遇,充分发挥集团全产业链、研发创新、智能制造、集成供应链等优势,依托国内大本营培育中后台能力,持续推进市场、研发、智造、运营和物流服务的区域本土化,加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当地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推动正泰国际业务发展。持续变革业务组织与经营管理模式,推进海外业务战略转型,充分利用我国市场、科创、金融、人才、机制等方面优势,以更高能级的开放,在更大的格局当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面向未来,如何用实际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南存辉表示,站在新起点,正泰将继续营造鼓励创新“试错”的良好氛围,通过创新,持续将有性价比竞争力优势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务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从而形成奔涌向前的叠加抛物线,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泰也将持续推进“一云两网”战略,实施“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数字化、平台化”战略举措,打造数字化经营平台分析与服务监管能力,强化产业融合创新,打造集团全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赵民革:精准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带来了一份《精准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赵民革认为,城区老工业区有着连片开发、工业遗存超大尺度空间等独特优势,具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应用场景、创新资源、创业生态等条件的能力。精准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赵民革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3年,中央企业启动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

“首钢也聚焦科幻、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赛道,深入推动首钢老工业区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园区入驻企业300余家,其中70%以上为科技类企业,初步形成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体系。”赵民革介绍。

为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赵民革提出两条建议: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城区老工业区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赵民革介绍,2024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赵民革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资源要素,实现转型升级。建议出台能级提升类支持政策,鼓励各省市将城区老工业区作为未来产业承载区域,在区域规划、创新平台布局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延伸加大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供给;建议出台涵养培育类支持政策,在税收减免、经济贡献共享等方面予以特别支持;建议出台产业发展类支持政策,引导未来产业领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端人才等落户城区老工业区。

赵民革表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所释放出来的庞大消费需求为前沿技术产业化提供丰富早期应用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溢出的新型消费,也将推动城区老工业区加快释放潜能、提升活力。“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城区老工业区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引入更多沉浸体验式消费类应用场景,发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场景。”

全国人大代表韩峰:激活中央企业战略科技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核心,来培育企业新动能,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促进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韩峰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

韩峰表示,新质生产力对行业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动行业和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强化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从而提升我国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推企业产业链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共同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是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韩峰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实现各项任务目标,根本在高质量发展。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关于整合央企科技力量,助力打造科技强国的建议》。他建议,激活中央企业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高效协同,解决高端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钟宝申: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钟宝申表示,以隆基绿能所在的光伏行业为例,行业要不断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光伏的发电效率,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能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这是光伏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光伏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光伏+’成为一种新风尚。无论是在广袤的西北荒漠、整齐的工商业厂房屋顶、地铁、体育馆、会议酒店,还是在美丽的乡村,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日趋普遍。但是,光伏项目与建筑风格乃至周边环境的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钟宝申指出。

在前期搜集资料、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钟宝申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农村分布式光伏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光伏发展仍然面临项目整体不美观、光伏与建筑及乡村环境不协调、部分项目安装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光伏的组件产品尺寸五花八门,色调不统一,电站随意与建筑拼凑在一起,整体美观性不佳,与乡村整体风格融合也较差,显得比较突兀、凌乱。”钟宝申表示。

在钟宝申看来,当前,农村光伏市场开发模式较为混杂,大量低端、低质产品充斥其中,外观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比如,光伏支架、连接件、螺栓等防腐性工作存在不足。在台风、下雨天气较多的南方,这些不足直接影响农村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农村光伏电站体量小、个体分散,目前尚缺乏统一的高标准集中连片开发规划和选型指导,此外,还欠缺整村建设规划和清洁取暖、制冷的低碳转型思考。

2022年,住建部编制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钟宝申发现,现有规划在城镇绿色建筑方面较为完善,在乡村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划相对薄弱,而对农村光伏发展项目的相关规划则处于空白。

“农村分布式光伏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这种突兀混乱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户和社会对光伏的观感和接受度。”钟宝申说。对此,他建议:

首先,相关部门应出台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组件和逆变器等关键物料选用标准。大力推广发电效率高、可靠性高、外观美丽、符合建筑美学的组件产品,推广适用于农村光伏接入和消纳的逆变器等关键物料。开展重点项目示范工厂,促进农村光伏高质量发展。

其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制定农村光伏与建筑结合的规划标准,引导光伏行业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融入对美的思考。

“建议出台相关指导支持政策,让技术成熟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开展农村光伏市场质量监察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钟宝申表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