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何德旭 张 昊 刘蕴霆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运用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微观主体的数字经济或实体经济企业要能够形成良好的结果预期,并能真正在数实融合中受益,是数实融合能够不断深入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实体企业”的提法,它们被认为能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降本增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那么,目前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实融合有着怎样的实现机制,本身属于实体经济范畴的新型实体企业又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
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数实融合进入“进行时”的背景下,一批本身属于实体经济范畴,或较好地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或属于产业数字化较成熟领域的企业已经产生。它们将作为数字技术的承载,通过与实体经济企业合作来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新的特点。对此,何德旭、张昊、刘蕴霆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4 年第2期的《新型实体企业促进数实融合提升发展质量》一文重点对“数实融合”与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实体企业获得数字技术并将其融入生产经营活动的机制,以及已经数字化的实体企业在进一步数实融合中的作用等加以探讨。
从数实融合的含义来看,将其中的“数”理解为“数字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技术”,能够体现更为丰富的含义并更为完整地反映现实产业活动。具体而言,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技术特征,因而数字经济不仅是指数字技术,还包括已经形成的数字技术应用实践,其微观基础则是大量的数字经济企业主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表明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由数字经济企业与之合作来完成,即数字经济企业为数字技术引入实体企业提供载体和动力。
数实融合过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侧重技术要素利用,即直接利用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新工具、新方法完成过去工序繁复、高差错率的作业任务,改善实体经济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侧重数据资源开发,即数字经济企业利用长期经营积累的海量数据信息,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三是侧重网络效应发挥,即大型数字经济企业依托其业务模式形成平台经济属性,通过不断积累双边或多边顾客实现更加有效的产品与要素的供求匹配。现实中的数实融合不仅可以表现为上述一种细分形式,两种或以上方式的综合也十分普遍。但上述数实融合形式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实现基础和进展情况存在差异。
数实融合在微观层面的障碍主要体现为实体经济企业与数字经济企业的成本收益条件不能总是得到满足。数实融合既可以由主要从事数字经济活动的企业与主要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通过彼此合作来实现,也可以由原先主要从事数字经济或实体经济活动的一家企业通过经营创新与业务发展来完成。但数实融合作为经营主体的一项行为决策,都需要同时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尤其对于推动产业数字化的企业而言,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能力。因而,顺利、持续地推进数实融合的条件就在于能够使企业受益,如果是要通过合作来实现的,则双方应当都能够在合作中获得长期共赢。
数实融合中出现的“新型实体企业”是较好地完成了数字产业化或产业数字化程度较深的实体经济企业。它们本身可以被看作是数字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企业融合的结果,是数实融合的重要载体。同时,新型实体企业能够依托已经实现的较为丰富的数实融合应用形式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优势,在与更多实体经济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较为直接地以推广复制的方式推动数字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将实体经济企业的初期投入转变为数字经济企业与之合作发生的合作成本,并通过已经形成的良性循环机制产生合作收益,在扩大网络经济效应的过程中加以“内化”。由此带来的效果是,由新型实体企业进一步推动的数实融合能够更好地克服现实障碍,使产业层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交集部分在曲折发展中不断扩大,微观层面则表现为通过“滚雪球效应”产生更多的新型实体企业。
新型实体企业作为数实融合的成果,突出表现在将更多实体经济领域的微观主体纳入其已经形成正向反馈的良性循环,产生贯通产业链供应链、突破数字化重点难点的效果。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这种变化将从畅通经济循环、拓展增长空间、促进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数实融合还为改善城乡公共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径,由此对多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营造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在促进新型实体企业本身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将推动数实融合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相结合,为新型实体企业以“滚雪球效应”促进更大范围的数实融合提供要素支撑,同时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数实融合的总体成本、改善各方合作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