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中控技术崔山:国产替代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一场民族
工业崛起的“马拉松”

发布时间:2024-3-22     来源:央广资本眼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 王静

“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替换产品,而是要构建起一个从底层技术到顶层解决方案完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这不仅是一场技术较量,更是一场民族工业崛起的马拉松。”中控技术董事长、总裁崔山日前做客某节目时表示。

有观点认为,高端制造业将迎来“黄金5年”。崔山对此深感认同,并指出,政策红利为高端制造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这可能也是全球的“黄金5年”。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颠覆每一个行业,其对工业的颠覆也将很快来到。

“智能制造,关乎国家产业命脉,关乎企业生存发展。中国高端制造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勇于突破自我,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由强转精。”崔山如是认为。

中控技术董事长、总裁 崔山

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带来的机会巨大

2023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产业界对于新质生产力是如何理解的?

身处智能制造行业,崔山认为,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自身技术创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更多体现在所服务的客户行业的升级变化和能力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给企业自身和服务对象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中控技术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架构,叫‘1+2+N’。‘1’是我们在工厂里面,打造了一个自主的工厂操作系统。‘2’是有两个自动化要实现,即PA生产过程自动化,以及BA企业运营自动化。‘N’是N个工业APP。”据崔山介绍,“该技术架构让工厂真正找到了智能工厂实现的路径。放到市场上后,大量的企业也完成了真正地走向智能工厂的路径。”

崔山谈及,中控技术起源于服务于流程工业的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过去的很多年,核心产品的仪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跨国公司来专营的,而今,中控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13年排名第一,2023年接近40%2022年是36.7%

“我们将中国一个工厂从上万人精简到几千人,再到几百人、几十人,最后真正变成了一个高效、安全、无人化,且更加智能,低能耗、低碳的企业。”崔山表示这是以前难以想像的事情,阿美石油公司总裁看到这个工厂控制室时,非常震惊,因为控制室里没有人。

走上国际更广阔的舞台是中控技术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要向国际的市场去突破,今年会在全球做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产品的发布。”崔山表示。

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产品替换

当下,高端制造的国产化率、国产替代情况、关键技术瓶颈突破程度等话题,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如何走出关键一步?崔山认为,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替换产品,而是要构建起一个从底层技术到顶层解决方案完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国产化进程正在稳健且迅速地推进。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较量,更是一场民族工业崛起的马拉松。”崔山表示。

回顾中控技术的成长历程,崔山表示自己亲身经历了从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到如今在DCS(集散控制系统)连续多年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蜕变。

崔山指出,中控技术不仅在石化、化工、建材等关键行业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国产化替代,还在安全性要求极高的SIS(安全仪表系统)市场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市场份额跃升至国内首位。

崔山认为,中国高端制造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勇于突破自我,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由强转精。

未来,如何面对更多实力出众的全球对手?崔山强调了三个关键词,创新、标准、人才。

其中,“创新”至关重要,甚至排在第一位。“标准”涉及到话语权,在全球竞争中,不是只能遵循国外的标准,中国企业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并影响全球。

而为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人才也一定是要全球化的人才。中国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人才通道和晋升机制,让最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走好创新之路。

AI赋能将成“黄金5年”增长动能

业界有观点认为,高端制造业将迎来“黄金5年”。对于“黄金5年”,崔山自己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策红利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们其实已经准备好去迎接‘黄金5年’的到来,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工厂园区门口,都布好5S店。现在中控技术服务的70%-80%以上是生态伙伴的产品。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很重要。”崔山表示。

其二,这不只是中控的“黄金5年”,也可能是全球的“黄金5年”。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随着影响力和能力的增强,我们也要和更高端、更有影响力的客户去合作。通过跟他们合作,能找到未来技术升级换代的核心关键点。”崔山指出。

其三,“黄金5年”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颠覆每一个行业,其对工业的颠覆也将很快来到。

“我们也在积极布局,进行产品、投资方向乃至整个公司战略的调整。”崔山认为,要结合工业场景需求,加码研发智能机器人及配套软硬件,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构建覆盖生产制造、安全应急等多个领域的完整机器人解决方案,为工业4.0时代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不只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至关重要。

“我们自己也在做数字化的二次转型,想要揭开市场及运营的迷雾。”崔山表示,因此中控搭建了一个“4A架构”,即BA业务架构、DA数字架构、TA技术架构和AA应用架构,未来将它总结成系列性产品推向市场。

“通过整个数字化体系的搭建,可以非常精确地了解我们的‘作战’环境,了解客户的需求,拿到市场端的信息,详细准确地把两个迷雾解开。”崔山表示。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控技术坚信并付诸实践:“智能化不是口号,而是每一行代码、每一套设备、每一次迭代都在铸就的产业新貌。”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