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下半年经济如何“保5”

发布时间:2024-8-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衡盛楠    审核:张经纬 王静

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7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分化:在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实现开门红后,二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速回落至4.7%,全年5”压力再度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延续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定调,在指出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的同时,再度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本次政治局会议对于后续的政策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部署,部分细节表述的变化也意味着下半年的政策思路和重心都将有所调整。

一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次会议从内外两方面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深入研判,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海外方面,下半年美国大选、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巴以冲突等事件都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明显的外溢效应,而本次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对于外部环境的判断趋于谨慎,后续政策或将更加主动地应对、化解外部因素带来的扰动。国内方面,本次会议一方面指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新提出了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两大问题,直指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结构性短板,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的政策调控将更加有的放矢

二是,宏观政策的基调更为积极。今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而本次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要求变为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并指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由此可见,在国际政治、经贸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下半年宏观调控将更加积极有为。此外,近两年来宏观数据与居民微观感受之间出现温差,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而本次会议特别提出要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表明后续政策发力稳增长的同时,也将更加兼顾居民的满足感、获得感。

三是,增量政策将与存量政策形成合力。从会议透露的政策基调来看,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思路将转向落实存量政策、加码增量政策。财政政策方面,上半年专项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相对偏慢,本次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下半年这部分存量政策的落地有望对基本面形成支撑。此外,提高对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等举措或将成为财政发力稳增长的新动能。货币政策方面,虽然7月下旬以七天逆回购利率为代表的政策利率接连下调,但本次会议继续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入下半年后,美联储大概率进入降息周期,国内货币政策受到的掣肘也将明显减轻,降准、降息以及各类结构性货币工具均存在加码的可能性。对于房地产市场,本次会议亦进行了一系列部署。5月中旬以来,新一轮地产宽松政策陆续出台,降利率、降首付比、商品房收储等政策接连落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指出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完善收储政策并以此推动商品房去库存或是下半年地产政策的主线。

四是,政策的重点更加明确,提振消费与科技创新有望齐头并进。除了整体的政策基调和财政、货币政策,本次会议同样安排了多项下半年重点领域工作,其中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别位列前两位,表明政策重心在转向短期稳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提升中长期增长潜力。具体来看,消费领域一方面要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从需求端改善当前消费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消费供给端的优化也是政策的着力点,以文旅、养老、育幼、家政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将成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方面,本次会议首提发展瞪羚企业” “防止内卷式竞争,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布局将进一步深化。

(肖立晟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研究室主任、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枭剑系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

发于2024.8.12总第115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下半年经济如何5”

作者:肖立晟 李枭剑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为商业用途,亦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