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量子传感器开启科技变革,实现不依赖于GPS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PNT)

发布时间:2025-2-13     来源:MEMS    编辑:衡盛楠    审核:张经纬 王静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小伟编译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发用于测量加速度、角速度、重力和磁场的新型传感器架构,以实现不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导航。目前在原子物理学、量子光学和材料合成方面的研究,正推动对激光冷却原子和半导体色心的基础认知。这为基于量子叠加和纠缠原理运行的传感器架构的设计与制造奠定了基础。这些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将助力提升海军在计时、通信、导航、监视和侦察等方面的先进能力。

 探秘量子传感器技术:开启军事与科技新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量子传感器技术如同一颗璀璨的科技新星,正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它为解决诸多传统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一系列研究项目,正不断推动量子传感器技术向前发展,其潜在应用价值令人瞩目。

1. 量子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

量子传感器技术是基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原理而发展起来的。量子叠加原理使得量子系统能够同时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这意味着量子传感器可以同时对多个物理量进行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在测量磁场时,基于量子叠加的传感器可以同时感知多个方向的磁场强度,而不像传统传感器那样只能逐个方向进行测量。

量子纠缠则是一种更为神奇的现象,两个或多个量子粒子可以处于一种相互关联的状态,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在量子传感器中,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实现对物理量的超精确测量。通过纠缠的量子粒子对,一个粒子受到外界物理量的影响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相应改变,这种改变可以被精确测量,从而获取到外界物理量的信息。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原子物理学、量子光学以及材料合成项目,为量子传感器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激光冷却原子和半导体色心形成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掌握了如何利用这些微观粒子的量子特性构建高性能的传感器架构。激光冷却原子可以使原子的热运动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半导体色心则可以作为量子比特,实现量子信息的存储和处理,为量子传感器的功能实现提供关键支持。

2. 量子传感器技术的特点

高精度测量

量子传感器技术在测量物理量时展现出了极高的精度。在定位方面,星基量子导航可以突破传统卫星导航定位精度上限,提供小于1厘米的定位精度。在导航领域,量子惯性导航可以实现24小时1米以内的导航位置偏移误差。这种高精度的测量能力使得量子传感器在军事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例如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导航,能够大大提高武器打击精度,增强作战效能。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量子传感器不依赖外部信号,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等。这使得它在复杂电磁环境或战争等特殊情况下,仍能稳定地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信息。在电子战中,当敌方对GPS信号进行干扰或屏蔽时,依赖GPS的传统导航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而量子传感器则可以不受影响,继续为作战部队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保障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多物理量感知与综合分析

量子传感器能够同时感知多种物理量,如磁场、重力、加速度、角速度等。通过对这些多维度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位置和导航,相比传统单一依赖某种信号或测量方式的定位导航方法,更加全面和准确。在水下导航中,潜艇可以利用量子重力仪和量子磁力计等多种量子传感器,同时感知重力场和磁场的变化,从而精确确定自身的位置和航向,即使在没有卫星信号的深海环境中也能实现高精度导航。

良好的自主能力与隐蔽性

量子传感器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力,可以通过自身对物理量的测量和计算来确定位置、导航和授时,无需依赖外部的卫星网络或地面基站等基础设施。这使得它在卫星信号无法覆盖的区域,如地下、水下、深山、太空深处等,仍能正常工作。量子传感器的信号不向外发射,不易被敌方探测和截获,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有利于军事行动的保密性和突然性。在特种作战中,士兵携带的量子定位设备可以在不暴露自身位置的情况下,精确确定自己的位置,为作战提供有力支持。

3. 量子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

军事领域

导航方面

精确制导武器导航。为导弹、无人机等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精确导航,使其能更准确地命中目标。美国正在研发的基于量子惯性导航技术的导弹制导系统,利用量子传感器的高精度测量能力,能够实时精确地计算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姿态,大大提高导弹打击精度,增强作战效能。

水下导航。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无法接收GPS信号,量子传感器为其提供了可靠的导航解决方案。通过量子重力仪和量子磁力计等设备,潜艇可以精确测量自身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环境的物理量变化,实时确定潜艇的位置和航向,保障潜艇在水下的安全航行和作战行动。

航空航天导航。在复杂电磁环境或太空环境中,量子传感器能不受干扰地工作,为飞机、卫星、航天器等提供高精度导航。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的用于飞机导航的量子传感器技术,有望在未来为飞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飞行提供更可靠的导航保障,提高飞行安全和作战能力。

定位方面

部队作战定位。在战场上,无论是山区、丛林、城市等复杂地形,还是受到电磁干扰的环境,量子传感器都能帮助作战部队精确确定自身位置。英国正在研发的量子定位系统(QPS)有望应用于陆军作战定位,士兵可以通过携带的量子定位设备,随时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便于指挥作战和协同行动,提高作战效率。

目标定位。用于对敌方目标进行定位,通过探测目标产生的微弱物理场变化,如磁场、重力场等,确定目标位置。利用量子磁力仪可以探测隐藏在地下或伪装的军事目标,为火力打击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提高作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舰艇定位。帮助舰艇在海上精确确定自身位置,提高舰艇的航行安全和作战能力。在没有卫星导航信号或信号微弱的区域,如极地海域等,量子传感器的定位作用更为重要。舰艇可以利用量子传感器实时监测自身的位置变化,及时调整航线,避免碰撞和危险,同时在作战中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任务。

授时方面

通信系统同步。为军事通信系统提供高精度时间同步信号,确保通信网络中各节点的时间一致。在量子卫星通信系统中,高精度授时是保障通信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通过量子传感器提供的精确时间同步,通信双方可以准确地发送和接收信息,避免信息的丢失和错误,提高通信质量。

雷达系统协同。使雷达系统的各个部分在时间上精确同步,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和目标跟踪能力。在分布式雷达系统中,利用量子传感器进行时间同步,可以使多个雷达节点协同工作,实现对目标的更精确探测和跟踪,增强雷达系统的整体性能。

武器装备协同作战。为不同武器装备之间的协同作战提供精确时间基准,使各武器装备能在准确的时间点上完成各自任务,发挥最大作战效能。在多军种联合作战中,精确授时可以确保陆军、海军、空军等各军种的武器装备紧密配合,实现高效协同作战,提高作战的整体效果。

民用领域

定位导航。在民用领域,量子传感器技术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自动驾驶领域,量子导航可以为车辆提供更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信息,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量子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姿态变化,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使车辆能够更准确地行驶在道路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环境监测。利用量子传感器对物理量的高灵敏度测量能力,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精确监测。在空气质量监测中,量子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微小颗粒的浓度和成分变化;在水质监测中,能够精确测量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物理性质,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量子传感器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通过检测人体生物磁场、电场等物理量的微弱变化,量子传感器可以发现人体内部的病变迹象,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在治疗过程中,量子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量子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层面

更高的集成度。未来量子传感器将朝着更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将更多的量子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或设备中。这将不仅减小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还能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通过集成量子陀螺仪、量子加速度计和量子磁力计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对多种物理量的同时测量和综合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进一步提升精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将进一步提高。通过优化量子态的操控和测量方法,减少环境噪声的影响,有望实现更高精度的物理量测量。在定位导航领域,精度的提升将使量子传感器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更精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与其他技术融合。量子传感器技术将与其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可以对量子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技术则可以为量子传感器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拓展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融合这些技术,量子传感器将实现更智能化的操作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应用层面

拓展军事应用场景。在军事领域,量子传感器技术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除了现有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应用外,还将在情报收集、电子战、网络战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利用量子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可以探测敌方的电子设备和通信信号,为情报收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电子战中,量子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和干扰敌方的电子系统,提高己方的电子战能力。

推动民用领域发展。在民用领域,量子传感器技术将推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在智能交通领域,量子导航和定位技术将为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等提供更可靠的支持;在能源领域,量子传感器可以用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在金融领域,量子传感器的高精度计时功能可以为金融交易提供更准确的时间戳,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和公正性。

产业层面

产业规模扩大。随着量子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相关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从量子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到应用,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研发环节,将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在生产环节,将建立起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在应用环节,将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国际合作加强。量子传感器技术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领域,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未来,国际合作将不断加强,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将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和技术成果,加速量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5. 量子传感器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层面

技术复杂性高。量子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操作涉及量子态操控、超低温环境维持、噪声控制等高端复杂技术。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增加了开发成本与操作难度。要实现量子态的精确操控,需要使用先进的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这对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维持超低温环境则需要复杂的制冷设备和技术,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和体积。科研人员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以降低技术难度和成本。

环境干扰问题。量子传感器对环境因素如温度、振动、电磁干扰等极为敏感。这些干扰会影响量子态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屏蔽环境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军事应用中,作战环境复杂多变,温度、振动和电磁干扰等因素都会对量子传感器的性能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发先进的屏蔽技术和抗干扰算法,提高量子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量子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庞大,且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深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如何高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是一大挑战。在定位导航应用中,量子传感器会实时产生大量的位置、速度和姿态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才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导航信息。需要开发专门的数据处理算法和软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成本层面

制造成本高昂。由于技术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量子传感器的制造需要使用昂贵的材料、精密的设备以及高度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这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尤其是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制造高精度的量子传感器需要使用超纯的材料和先进的光刻技术,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成本都非常高。要降低制造成本,需要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新型材料和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维护成本较高。量子传感器的维护需要专业人员和特定的设备,且由于其对环境敏感,可能需要额外的措施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增加了维护成本。在军事应用中,需要对量子传感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门的设备,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需要开发智能化的维护系统,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校准等技术,降低维护成本和难度。

其他层面

标准化和验证体系缺失。目前量子传感器技术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验证流程。不同机构和公司的产品可比性差,影响市场推广与应用。在量子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在选择和使用产品时面临困难。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验证流程,规范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市场接受度有限。尽管量子传感器有显著优势,但作为新技术,市场对其了解和信任需要过程。潜在用户的教育和推广工作有待加强。在民用领域,许多用户对量子传感器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性能和应用价值缺乏了解。需要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提高用户对量子传感器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量子传感器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它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以及产业的逐步发展,相信量子传感器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量子传感器技术能够早日实现突破,为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