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西门子裁员6000人背后:一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大地
震与未来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5-5-9     来源:沐辰驿站    编辑:衡盛楠    审核:张经纬 王静

当全球工业自动化巨头西门子宣布裁员6000人的消息传来,整个制造业为之一震。这场看似突然的”瘦身计划”,实则暗含着工业4.0时代最激烈的技术路线博弈。本文将带您穿透表象,看清这场变革背后国产替代崛起、技术路线更迭与行业格局重塑的三重逻辑。

一、裁员数字背后的战略密码

在慕尼黑总部公布的裁员方案中,暗藏着工业自动化演进的关键坐标:

* 5600人集中裁撤的数字化工业部门,恰恰是西门子最核心的业务单元,这个曾贡献35%营收的”现金牛”,如今却成为转型负担

2600个德国岗位消失的背后,是工业自动化价值链条的重构——从硬件制造向软件服务的价值迁移

2000个新增岗位全部指向工业AI、数字孪生、云端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印证西门子正在上演”大象转身”

二、国产替代的”三连击”效应

国产品牌的崛起绝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完成了一场精密的技术包围:

1.成本维度突破

汇川技术推出的新一代伺服系统,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将成本压缩至西门子同类产品的65%

和利时开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部署周期缩短40%,运维成本降低28%

2.技术路线创新

国内厂商首创的”硬件平台+场景算法包”模式,颠覆了传统自动化设备的开发逻辑

在柔性制造领域,国产控制系统实现产线重组响应时间<2小时,远超国际品牌的8小时标准

3.生态构建能力

借助5G+工业互联网的基建优势,本土企业构建起设备连接密度达300/平方公里的智能工厂网络

截至2023Q3,国产工业软件在离散制造业的渗透率已达39%,年增速保持25%以上

(案例: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国产方案后,整体自动化改造成本下降45%ROI周期缩短至14个月)

三、西门子的”断臂求生”逻辑

这场转型本质上是工业自动化价值重估的过程:

传统业务困局

PLC产品线毛利率从42%跌至34%

伺服电机市场占有率3年流失8个百分点

硬件设备业务营收增速跌破5%警戒线

新兴战场布局

MindSphere平台接入设备突破250万台,年数据交互量达1.2ZB

工业软件业务利润率突破40%,订阅收入占比提升至28%

数字孪生项目单笔合同金额突破€3000万关口

四、技术路线的”三岔路口”

行业正在经历从”机械臂时代”向”数据流时代”的跃迁:

1.硬件层

模块化设计:设备可重构率从35%提升至80%

边缘智能:单台设备算力突破15TOPS

2.软件层

低代码开发平台降低80%实施门槛

AI工艺优化系统实现能耗动态调节精度±0.5%

3.服务层

订阅制营收占比突破30%临界点

远程运维服务响应时效进入”5分钟时代”

五、从业者的”能力迁移指南”

面对这场变革风暴,行业人才需要完成三重进化:

1.技能再造

掌握TIA Portal等工具已不够,需补充PythonMLOps等数字化工具链

理解OPC UA协议成为基础,更要精通MQTT5G TSN等新通讯协议

2.思维升级

从设备维保向数据运维转型

从单点优化向系统集成演进

3.价值定位

传统调试工程师时薪45 → 数字孪生工程师时薪€120

岗位价值评估维度新增”数据资产贡献度”指标

(转型路径:传统自动化工程师→工业物联网工程师→智能系统架构师)

西门子的裁员不是终点,而是工业自动化新纪元的开端。当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以19.8%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时,这场变革早已超越单纯的企业战略调整,演变为整个制造业的价值链革命。站在2024年的转折点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6000个岗位的消失,更是一个万亿级新市场的诞生。那些在转型浪潮中完成能力重塑的个体和企业,终将站在新时代的潮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自媒体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仅供参考、交流。若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