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请注册会员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员动态  >>  正文

沈阳自动化所“海翼”、“海斗”号再创辉煌,圆满完成
深渊科考任务凯旋归来

发布时间:2017-4-12     来源:沈阳自动化所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翼7000米水下滑翔机(以下简称海翼号)和海斗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海斗号),及5名科考队员圆满完成探索一号TS-03航次深渊科考任务,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于近日载誉凯旋归来。

所领导和研究室领导迎接科考队员凯旋

海翼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分两阶段开展试验与应用任务,每个阶段各执行了6次下潜任务,共完成了12个周期的观测任务,累计工作近88小时,累计航程达到135公里,下潜深度3次突破世界水下滑翔机6003米的下潜深度记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成为目前世界上安全下潜最深的水下滑翔机。此次观测任务中,操作人员通过卫星对海翼号进行远程监控,并实时回传观测数据,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本航次中,在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海翼号准确测量了两组水面流向与流速数据,推算了不同位置点滑翔机全周期平均流信息,为本航次其它装备万米最深点科考选址提供了参考数据。通过分析水下滑翔机记录的温盐深(CTD)数据,初步发现了马里亚纳深渊区域不同位置温度最低点深度值随外界环境以及季节等多因素影响而变化的现象。

海斗号此次重返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主要开展深渊科考应用和光纤遥控模式下的大深度海试两项任务。本航次中,海斗5次下潜深度超过10800米,其中以自主模式4次潜入万米深渊,最大下潜深度达10888米,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的新记录,并拍摄到海底视频,成功完成了航次深渊探测的科考任务。以光纤遥控模式下潜2次,最大下潜深度达10886米,突破了大深度、长距离微细光纤的综合管理和视频传输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利用超长距离微细光纤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万米深渊海底巡航以及实时传输万米深渊海底视频影像功能,为我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的研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积累了深渊科考经验。此外,海斗号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利用光纤传输技术将万米深渊海底的视频实时传输到水面,填补了我国万米海底实时传输视频数据的空白。

海翼号和海斗号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支持研制的深海水下机器人,在时隔5个月后,再次搭乘探索一号船赴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深渊科考任务。本航次历时68天,沈阳自动化所科研人员克服了在恶劣海况下长时间、大强度、连续作业的困难,成功完成了制定的航次海试和应用任务。海翼号和海斗号两型水下机器人在我国系列深渊科考中的成功海试及应用,表明我国已经具备利用自主研发的深海高技术装备开展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的能力,为最终全面实现我国万米深潜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