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请注册会员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员动态  >>  正文

智云达董事长桑华春:心疼自己钱的人不适合创业

发布时间:2017-4-17     来源:中新经纬

从北大生物无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到新三板公司的创始人,14年间,桑华春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创业长跑。如今,这场长跑尽管还没有结束,桑华春和她所创立的智云达却悄然改变。多年前,她个人为公司筹钱借了200万元,而现在,她被投资人追着投钱。40岁时,桑华春拿身家性命赌了一把,现在来看,她的运气不算差。

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华春


学者型创业者夫妻式合伙人

    灰色外套,普通的方框眼镜,家常的马尾,初次见到桑华春的人,很难把她和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形象联系起来。

      1999年,桑华春辞去做了十年的自贡市质监所食品室主任一职,在丈夫桑黎川的陪伴下北上读博,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便留了校,继续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工作。

      2003年,不愿在北京继续打工的桑黎川决定自立门户。虽然是政府农业部门出身,但是他看好IT行业,于是和妻子桑华春共同创立智云达公司。靠给工商和邮政系统开发软件,二人赚到了第一桶金。不过这算不上是一次顺利的创业,不久之后由于竞争太激烈,公司客户流失,智云达不得不考虑转型。

    事实上,智云达一开始的业务线有两条,一边是软件开发,另一边就是桑华春擅长并且热爱的食品安全快检。桑华春解释,这两项业务看似不相关,但服务的都是工商部门。软件业务受挫后,他们决定重点发力食品安全快检。

    桑华春继续从事北大研究工作的同时,全面担起智云达的产品研发。有了前面的经验,这对夫妻档创业组合更加谨慎,智云达也在滚动中不断壮大。20163月,智云达正式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被业内称为第一家专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智能硬件、软件及大数据服务的新三板公司。

    今年3月份,智云达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营收为7361.22万元,同比大长136.5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1.31万元,同比增长11.78倍。提到这个不错的成绩单,桑华春表示,这得益于公司的整体优势,除了快检,公司很重视信息化,比如大数据和云服务,这是由公司一开始的基因决定的。

卖房子筹钱、向亲戚借200万元却拒绝了投资人

    尽管有一些家底,但在挂牌前的几年里,智云达常常遭遇到缺钱的问题。

      2003年公司刚成立不久,由于非典冲击,公司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再加上智云达的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和集中采购,回款周期较长,一时间公司资金极度紧张。桑华春先找亲戚借了3万元,顶了没多久就用完了,一咬牙,桑华春卖掉了四川自贡的房子。

    随着业务的扩展,智云达的收入上来了,可需要的资金也更多。桑华春说,为了挺过来,把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最多的一次,她找自己的堂兄借了200万。

    这笔钱完全以个人信誉背书,桑华春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她告诉记者,创业的时候敢把自己的钱、亲戚朋友的钱拿来用,你才会豁出去,才会拼尽全力做好。我们清楚未来是美好的,所以才敢赌、敢借。这不是说我有多英明,而是对这个行业看好。太心疼自己的钱,这样的人不适合创业。

    其实,也有不少投资人向智云达抛出橄榄枝。2012年前后,有家上市公司找到桑华春,表示愿意投入资金,条件是控股智云达。谈判过程中,对方直接指出,智云达的现金流非常紧张,如果得不到改善,继续往前走就像下赌注。不过,桑华春最终拒接了这次融资。

    她解释说:他们对智云达没有感情,也不如我更了解,做不好就做死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项目之一,对我来说,这是我的全部。

    如今,在融资的问题上,桑华春可以暂时松口气了。不久前2016年年报一公布,多家投资机构直接找了过来,新一轮的融资正在谈判之中。

在北大未名湖畔租房的董事长

    在智云达,桑华春是董事长,在家中,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妻子。在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上,这对曾经是大学同学的创业组合,也时常存在分歧,甚至还有谈崩的时候。

    桑华春认为,自己是个很实际的人,比较在意公司的各种量化数据,而她眼中的桑黎川,视野更宏观,更有理想,更有情怀

    她举例,在销售方面,她希望拿数据说话,定好每个季度的销售任务。桑黎川则认为,由于公司业务的特殊性,销售计划往往不可控,如果用一般的方法考核,人都给考没了。桑华春表示,在公司内部有分歧很正常,但是原则一定要坚持,那就是对各自的板块负责。

    不过,在生活中,桑华春和丈夫似乎很容易达成一致。尽管已是营收超过7000万元的公司董事长,桑华春和丈夫仍居住在北大未名湖畔一处租来的房子中。桑华春介绍,这是因为二人都喜欢这个地方,有空来转转,能得到很多的灵感。

    在桑华春的身上,还同时拥有学者和商人的标签,这有时让她觉得矛盾。做产品和做研究不一样,食品安全快检的产品,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而研究更注重实现哪些功能。

    桑华春表示,为了招投标,不得不考虑产品的卖点控标点,但同时,又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在她看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还应当坚持自己的理念和思路,而不是纯粹追求卖点

对话

记者:食品安全领域的职业打假人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争议,你如何看待这个群体?

   桑华春:据我了解,职业打假人有组织、有分工,和普通的、单个的消费者来比,这个群体有能力去做好维权的工作,这对于不法企业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这是它积极的一面。

    但是也有一些职业打假人,专业性没有那么强,功利性更强,他们可能就是去找茬,对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小题大做、揪着不放,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如果都诉诸法律,就会消耗掉大量资源。

记者:随着今年央视3·15晚会的曝光,被称为新型瘦肉精的喹乙醇成了热词,引发公众的担忧。目前能实现快速、低成本的检测吗?

    桑华春:与实验室标准方法比较的话,快速检测速度快,成本也会更低。但如果是个人去检测,比如说买菜、买肉,可能就是半斤一斤,这个快检再便宜一次也要几块钱,贵的几十块钱。所以对于消费者去检测,肯定还是贵的。

    同时,消费者检测的可能就是一个指标,但是判断食物安不安全,还有很多个指标。所以说对于普通的消费者,首先要明白自己最关注的是什么,然后使用相应的快检产品。

记者:由于屡屡曝出食品安全事件,一些消费者脑洞大开,十分渴望能有一种银针试毒式的快检产品。其实他们的诉求是使用快捷、简便的手段,判断食物是否安全。这种想法有可能实现吗?

    桑华春:在目前这是不太可行的,快检的结果,一是定性一是定量,即某项指标有还是没有,以及是否超标,但是不太可能对食品做出综合的判断:它是否是安全的。大多数食品是合格的,但消费者的要求在提升,从合格选优,这为快检行业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目前的无损检测、近红外检测等都可以做,但是银针试毒式的快检还实现不了。

记者:在食品安全领域,你一直提倡的消费者教育具体包括什么?

    桑华春:首先,消费者应该对食品安全有理性的认识,大多数食品是安全的。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遇到问题时,要判断是个案还是普遍问题,不要自己吓自己。

    其次,消费者应该明白,享受优质安全的食品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一分价钱一分货。

记者: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食品安全快检行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现状?

    桑华春:食品安全更多的靠生产者和监管部门把好关、负好责,如果靠消费者自己来检测,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有一句话说安全的食品不是检测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但是检测实际上能倒逼企业把生产做好。

    食品安全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作为,监管部门在作为,媒体也在作为,现状在慢慢改善。对于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加大了立法、执法的力度,企业的违法成本会更高。

记者: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遭遇尴尬境况,脱实向虚的现象不容回避。就食品安全快检行业来说,是否受到了影响?

    桑华春:我们在上海有一家供货商,产品研发做的不错,合作关系一直很好。后来又有新的项目想合作,发现他没有太大兴趣了。你知道他做什么了吗?他把积累的资金在上海买了两套别墅,跟我说,十来年挣的钱,还没有一套别墅挣得多。房地产的赚钱效应,对做实业的企业是一种打击。

    现在整体感觉政府部门很重视这个问题,想给做实业的企业实实在在的帮助,这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