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带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产品质量法检査组赴华立集团考察调研,来自全国人大、国家质检总局、浙江省人大、浙江省质监局的领导二十余人参与。华立集团董事金美星等华立集团和华立科技高管团队接待了来宾。
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这也是“工匠精神”第二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在当下的中国制造企业中,谁最能实践和贯彻“工匠精神”?自3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产品质量法检査组,先后赴天津、河北、浙江、上海、湖北、广东、重庆、甘肃8个省市考察调研。华立集团作为国内民营企业的代表,成为此次调研的对象企业。
艾力更一行参观了华立科技制造平台流水线,并听取了金美星对华立集团的发展历程、产业布局和经营状况的介绍。艾力更对华立四十余年从事仪器仪表行业的工匠精神表示倾佩,也对华立当下以(互联网思维+工匠精神)×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路径表示认可。
黄奇帆组长则特别关心询问了华立青蒿产业的现况。他说:“重庆酉阳是青蒿素原料最大的产地,我在重庆市工作期间,见证了华立集团投资重庆、打通青蒿素产业链的过程,这是一件拯救了千万疟区百姓、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
除了考察华立的表计产品质量之外,艾力更还心系当下一带一路战略。他兴致勃勃地听取了华立海外工业园的发展历程。当他听说华立把厂房建到中亚地区的时候尤为高兴。他说:“我在新疆生活工作很多年,也曾在中亚工作过,有一些了解。你们把产业发展到那里,这很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中国制造沿一带一路传播到更多地区。”
工匠精神在华立
“工匠精神,不是单指优秀的手工业技术,而是一种文化,通俗地讲就是精益管理、精益思考、精益制造。”这是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工匠精神”的解读。
自华立集团确立了(工匠精神+互联网思维)×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路径以后,提倡工匠精神成为华立变革的重要标杆。作为一家有46年历史的企业,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是华立的天然基因。近年来,华立继续在工匠精神方面发力,与西门子(中国)签订了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向德国企业学习精益制造之道。
借此契机,华立启动了城西智慧制造基地项目。在规划中,该智慧制造体系将发育延伸出独立的“OEM”和“ODM”业务模式,不仅为华立系服务,还将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线“轻资产、无生产线”运作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智能硬件需求服务,实现可扩张、可复制、可持续。
未来,华立智慧制造体系还将在杭州地区的五常基地、金星基地,湖北的武汉和随州基地,云南的昆明基地,东南亚的泰国基地全面展开,华立全球智慧制造“新生态”正在全面布局和推动建设中。
华立认为,不管互联网和“新经济业态”发展到何种程度,制造始终是最基础、最刚性的需求,而工匠精神、极致产品,最终是制造回归本源的方向。
(原标题:考评工匠精神,促提华立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