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务信息  >>  正文

《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

发布时间:2019-3-7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为落实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的职责和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改革座谈会要求,加快构建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生态环境部现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探索推动构建国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为全国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提供示范经验。

根据已有工作基础,兼顾地域性代表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生态环境部确定在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陕西、甘肃、青海等8个省(区、市)和山东济南、江苏泰州、山西运城等3个地级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20193月至20218月。试点内容如下:

()水环境遥感监测。包括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湖库蓝藻水华和营养状况、海洋赤潮和溢油等遥感监测。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包括秸秆焚烧、颗粒物、污染气体、大气网格等遥感监测,开展地方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遥感监测。

()生态状况遥感监测与评估。包括生态功能、生态服务、生态结构等生态状况遥感监测与评估。

()土壤环境遥感监测。包括开展土壤污染源监管、未利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固体废物堆存场地、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面源污染等遥感监测。

()核安全、环评规划遥感监测。包括核电厂厂址、核电厂规划限制区、核电厂温排水等核安全遥感监测;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影响遥感监测。

()生态环境执法、应急遥感监测。包括环境违法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遥感监测。

通过以上工作内容,力争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方法模型方面。在大气、水、土壤、生态等方面建立适用于不同区域尺度的方法模型,形成系列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

()专题产品方面。在生态状况、秸秆焚烧、区域灰霾、黑臭水体、饮用水源地、核电站温排水、固废堆放等方面形成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专题产品。

()标准规范方面。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专题产品中较成熟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推动转化形成标准规范,引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遥感监测与应用。

()能力建设方面。建立6-8个生态环境遥感应用基地,争取申报1-2个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

()人才培养方面。培养40-60名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骨干,探索形成人才交流机制。

()科学研究方面。申报2-3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相关科研项目,探索形成数据共享机制。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