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倪光南院士:依靠产业生态体系有效应对“卡脖子”

发布时间:2020-8-20     来源:人民邮电报

“目前,中国科技产业碰到的问题不会是短期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国内科技企业都将陆续碰到此类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共创共享共赢’,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正是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打赢持久战的关键。”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针对美国频频打压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给出了上述观点。


体系: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技术领域都有着特定的游戏规则——体系化,中国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生态体系。客观来看,计算机产业有英特尔体系,手机产业存在苹果、安卓两大技术体系,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化的特征相比传统产业更加明显。


“能否构建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在信息科技领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英特尔、苹果、安卓等体系的成功均得益于其庞大且完整的软硬件生态圈。”倪光南特别强调。与传统产业不同,信息技术市场往往有着高度的垄断性,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一般会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就会少得可怜了。与此同时,某个领域一旦形成体系,那么市场格局就会变得相对稳定,后来者很难进入或取代领先者的位置。例如,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傲视群雄的微软,也很难将其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优势延伸到移动操作系统领域,在苹果与谷歌“二分天下”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体系呢?倪光南认为,行业内的“共创共享共赢”无疑是关键。


体系:有效应对“卡脖子”


目前,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长处在于应用层面和一些新兴技术领域,例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短板则在于相对基础的层面,如芯片研发、制造和操作系统。倪光南指出了当前信息技术产业遭遇的挑战:“过去,我们的短板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补足,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买;但是现在,人家开始‘卡脖子’不让用了,短时间内实现某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以达到自给自足又很难,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卡脖子”,倪光南给出了解决之道:可以用整体的体系能力来补足单个部件存在的短板,从而实现整体性能的追赶。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为例,其整体响应时间和定位精度之所以能够媲美GPS,背后依靠的正是许多移动通信技术完成的“加法”。即使北斗导航系统的单一芯片或某个具体的技术性能比不上GPS,但其构建的体系所达到的整体效果并不比GPS差,这正是系统创新的魅力所在。


针对7nm芯片“断供”难题,倪光南认为同样也可以借助体系能力来争取时间。他表示,即使中国目前无法使用7nm芯片来构建服务器,但可以利用多个28nm、14nm芯片来组建,同时通过优化数据库整体设计、连接技术等,最终使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不比国外的产品差,同时在价格上也没有很大差异。倪光南特别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用投入研发7nm芯片;在研发成功之前,用体系能力来补足短板,是我们争取时间、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手段。”


当前,尽管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但开放合作与自主研发创新仍然“两手都要抓”。倪光南认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开放,与世界各国共同协作交流,做好国际大循环;另一方面应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挖掘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做好做强国内大循环。倪光南特别强调:“面对别人的制裁,我们只有依靠自己,要有更强的反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