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之外,最受政策层面青睐的企业,各地也在大力推进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首次提到了“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将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道路的企业群体,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截至2021年我国已经培育4万多家,这还不包括4762家 “小巨人”企业和848家制造业 “单项冠军”企业。
想要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就必须要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或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
中小企业是每一条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数量庞大,但“专精特新”企业只占一小部分,而企业自身的发展定位、产品或者服务定位,在企业成立时就已经确定了,所以企业想要发展成“专精特新”就要取道“窄而深”,深耕专一领域。明确在哪个细分市场深耕,并精准定位核心产品和服务,然后再勇于创新,敢入研发;打磨产品,获得市场更多的话语权,也能在抗击应对灾害和市场风险时,具有比其他中小企业更强的抗冲击能力。
在“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战略基调下,国家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来推动国民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扎实深入地在某一领域做出成绩,愿意坐冷板凳,而不是追风口,才能成为“专精特新”,甚至是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所以各大中小企业要抓住机会,迅速完成专精特新申报,借势借力成为充满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