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制造业转型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探讨

发布时间:2023-4-18     来源:现代商业 文/孙欣怡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王静
摘要:制造业利润下降,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向高质量阶段发展。制造业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如果制造业持续发展停滞,我国经济可能也会停滞不前,无法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制造业具有联动效应,能够带动整体经济向高质量阶段转型。我国应以制造业所代表的实体经济为中心,超越制造业企业本身的视角,围绕这个中心进一步扩展延伸、积极创新,扩展出产业价值和相应的产业网络。注重发展技术,同时稳定社会秩序,重视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情况和所处阶段,借鉴成功转型的发达国家经验,成功完成转型。

一、制造业的地位及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家繁荣的根基,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制造业通常具有“联动效应”,即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也能够带动其它经济部门的有效发展创新,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全球制造业都在进行着产业改革和优化,将侧重点转向以技术领先为要点,实现未来更高质量发展,转变成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时期。现在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发展,将会为一部分制造业企业提供发展和转变制造对象的方向以及新的需求和机遇;同时,也会被应用于另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中,用于产品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使得整体生产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生产出拥有更多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品。两种转变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由此看来,现在所需要的制造业不仅仅是能够生产制造出一个产品,更需要企业拥有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生产出能创造高利润的高端制造品,而非现有市场上已经几近饱和的普通制造品。随着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相应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就显得更加重要,否则只能分取微薄利润且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率先完成结构优化的国家或企业,已经聚焦于如何用最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例如一部苹果手机,芯片设计来自苹果公司,CPU由三星代工,摄像头由日本索尼代工,最后由富士康公司组装。苹果公司其实主要就负责了芯片技术,其余都以成本低廉为原则选取生产代工企业,但产业核心还是在美国苹果公司。除了苹果芯片的制造,其余相对应的制造业只能赚取得低廉的利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生产方式的跨国企业占大多数,而且呈现增加趋势。因此,在只有核心科技才能获取大额利润的今天,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必然面临利润下降。

根据历史来看,原本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经济获得飞速增长。但是随着美国和欧洲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美国最终取代了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究其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后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也相继拥有原本没有的设备,甚至更加先进。英国原本因为拥有新设备而具备的优势大大减弱。随着机器设备逐渐老旧,英国在传统工业上的优势丧失,同时又不重视发展新兴工业,只能逐步被反超。反观美国,除了传统制造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外也注重科技创新,将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并且积极寻求全球合作。与英美两国不同的是日本,日本没有像英国一样庞大的制造业占比整体经济的比重,但是二战后日本制造业带动着经济发展与增长仍然远超同期其他国家,直到现在也稳居前列。日本主要发力于重点行业、深度钻研核心技术,从一开始的模仿然后自主逐步创新。虽然不能在整体上超越美国,但也足以带动经济飞速发展。由此可见,高质量的、结构优化的制造业才能真正带来高的利润,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现阶段制造业盈利能力不强,所以产业结构急需优化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正陷入产能过剩、过度竞争、不务正业、成本上升以及放弃效率追求一体化等五大行业困境。”,制造业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不强,下降迅速,有些甚至低于世界制造业盈利平均水平。根据《20082014中国制造业500强研究报告》,仅有23500强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大于10%,部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改革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企业需要探索时间和一定的试错空间。但传统企业融资不便以及没能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盈利能力,使得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前景并不乐观。企业上市一波三折,甚至始终无法成功上市,导致更加无法筹募到资金用于研发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进而陷入循环,情况逐步恶化。

二、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对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制造业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是我们需要牢固发展的根基产业。制造业利润下降,需要重点关注,必要时给予一定政策优惠或资金支持。制造业如何发展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所以,在这个时期首先要保持住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加快发展速度,促使我国尽快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制造业,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由制造业的带动。不同于发展初期,现阶段的任务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制造业往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用技术创新创造利润,不再是原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若是制造业增速持续缓慢,将会严重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既要实现增长,又要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产业结构需要改变和优化,资源也要根据企业新阶段的需求重新分配,让资源最大可能的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合理分配。

制造业对经济转型的影响主要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从供给层面来看,制造业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基础。在新的阶段中,制造业要持续创新,逐步优化的技术和设备会促进效率提升,为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条件;从需求层面看,主要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是消费群体对高端制造品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端的制造品需求增加。消费群体不再满足于达到基本要求的千篇一律的产品,更加倾向于独特化、潮流化的产品。有了足够的市场需求,就推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和改革。企业想要不受限制的、大批量的生产以创造足够利润,内部的产业结构就需要升级,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现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大多盈利能力不足,企业想要存活,就要创造更高利润,才能有足够资金维持正常运转和创新。因此,向高端演进,促进结构优化就显得重要且必要。二者相辅相成,消费者渴求高端制造品,为企业带来转变机遇;企业生产产品高端化,带来产品价格上升,促进消费、经济转型和相关产业深度发展。高效的生产和改进创新将会为制造业企业带来资源的倾斜;发展越深入,成果越显著,产业与经济就越处于良性循环中。企业更加注重精细化与专业化,这也符合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要求。

三、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分析

TFP增长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即全要素生产率)常常用来衡量经济是否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作为国民的根基产业,经济能否顺利转型,顺利向高质量发展,主要方向就是提高制造业的TFP。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中等收入阶段(1951年~1962年),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1.41,整个经济TFP年均增长率为1.06;高收入阶段(1963年~1972年),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从2.55,整个经济TFP年均增长率为4.26。相同的,日本中等收入阶段(1968年~1977年)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1.89,整个经济TFP年均增长率为1.25,高收入阶段(1978年~1987年),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3.75,整个经济TFP年均增长率为0.86。整个经济的TFP年均增长率反映的是各个产业年均TFP的加权平均数,根据美国和日本两国数据来看,制造业的TFP年均增长率高于整体的TFP年均增长率,说明制造业的TFP年均增长率高于其他产业的TFP年均增长率的平均数,意味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类似的大国,例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也呈现出制造业是推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外,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占有重要地位,都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类似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这样的高端制造行业的确是我国的短板: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过度依赖于从外进口,不注重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以华为公司为例,根据华为公司的近五年的年报数据来看,营业利润和毛利润率虽然有所波动,但相对比较稳定,从2017年到2018年还呈现小幅上升。能够保证较高的销售毛利润即初始盈利能力稳定,企业获得较大盈利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维持企业继续研发创新,制造出更高端的产品。横向比较,华为的毛利润率高于同业基准。这更能说明掌握核心技术能带来更强的要价能力,创造更多的利润。华为制造的是高科技产品,又掌握核心技术。它于20191月推出的5G基带芯片弥补了我国在5G芯片技术上的缺口。我国拥有巨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占全球的66.38%。但是遗憾的是,我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高端制造,基本都为中低端制造,其余大量依靠进口。由此看来,我国高端制造存在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技术和制造又存在巨大空缺。而且现在人们对于通讯工具高度依赖,未来市场甚至会进一步扩大。类似于这样的制造业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并且多角度发展,不仅能够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经济结构整体也会更加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反向提醒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四、有效的转型要素

根据美国、日本、德国和新加坡四国的经济转型经验,我国要将目光放长远,实现重视扩张发展速度到增加科技创新比重的转变。制造业转变和经济转型具有双向促进关系,制造业原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效率低下;如果制造业因为利润下降的打击愿意做出相应的改善,将会助力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

所以,作为主要推动力,制造业急需走出行业困境,大力发展改革,深挖核心技术。但无论如何变化与转型,仍然要以制造业所代表的实体经济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进一步扩展延伸、积极创新,打造产业价值和相应的产业网络。

(一)战略重视

首先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认识到,先进制造业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思想上重视,对于制造业的动向给予高度关注,随着阶段的不同明确具体发展方向。重点支持企业的结构优化和高新技术行业,将资源用于支持发展有较高要价能力的产品上来,重视高端科技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同时通过国家表现出的对优化制造业在战略上的重视,将发展高站位、高要求、高品质的制造业放在重点发展的位置上,能够吸引到更多外来的投资,促使更多社会资源的倾斜,包括资金、人才资源等。拥有更多资源后,重点布局发展高端技术制造产业,自己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摆脱以前对于进口的过于依赖,例如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机器人等高科技制造。甚至研发出国际上原本没有先进技术或设备,开创技术先河领先世界。

(二)与相关领域深度合作

实现这些不仅需要制造业摆脱舒适区,大力转型。还需要与其他领域深度发展合作:一是科技专业领域。以科技的不断深耕研究作为发展的坚实后盾。这些产品最终的应用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走势,或者是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关注发展动向,如果出现偏移或者效果不佳,要及时调整以免出现重大失误,带来无法逆转的损失。二是金融领域。金融的发展对于制造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金融领域愿意将大量资本注入高新的制造业,那么对于制造业研发和学习压力的减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没有资金的压力,更有精力投入与技术研发。而部分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企业,未来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且等待这部分收益获取的时间不会过长,金融资本对于这部分十分感兴趣,制造业若能高质量发展,就能为自己带来新的资金流入。

(三)提高生产效率,打造产业网络,发挥集聚效应

新形势下,企业要聚焦于制造,但又不能只关注制造,也要超越制造本身。聚焦于制造在于,制造业需要让生产更加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根据德国的经验,德国在2013年提出了《工业4.0》战略。就是要将生产过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而且这个理念将会贯穿于产品从设计到最终产出的整个过程,包括服务,使得整体更加高效率。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增加产品的要价能力。德国正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稳固自己在全球制造业领先的地位,抢占竞争的先机。类似的,韩国也推出《制造业创新3.0战略》,也是提出要将科技应用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加强技术的投入,由此可见,几个制造业大国几乎都致力于制造业技术的研发和挖掘,现阶段,掌握技术基本是制造业的核心。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鼓励制造业企业打造智能化工厂,生产出高科技的产品。在社会上宣传,透露出将会大力发展的信号,吸引更多企业的改革和资源的流入。

除了制造业本身的改革,也要跳出企业本身,与外部协同合作、谋求发展。这就要求制造业产业向外打造产业价值和产业网络。制造业产业集聚能带来产业集聚外部性效应,但是这种效应需要正确的模式和产业,并不是总能带来TFP的增长。如果企业是较低水平的协同,像以前的劳动密集型,通过机械的代工来谋取利润,这样的产业聚集非但不会带来TFP的上升,甚至还会降低相关制造业的TFP,即存在空间负外部性。主要是因为拥挤效应和竞争效应。因为是低水平的制造业,低水平的集聚,所以并不能够带来技术与资源的共享,更不用提创新。反而因为想要抢占市场或者某个区域的资源,为本企业制造更多的利润,造成恶性竞争。将一些有想法但规模较小的企业挤出了市场,留存下来的企业普遍也处于制造的低水平状态,不注重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仍然使用体力赚取利润。整个产业区域的创新能力下降,最终对制造业的TFP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集聚效应应当应用于结构更优化、质量更高的制造业的集聚中。这样的集聚包含着完整的上下游关系,产业的联动,关系密切,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明显。这样的集聚帮助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加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更利于创新发展。这时自身无法改变满足协同效应的企业自动退出,而不是像低质量集聚时被迫退出。这样的集聚带来的影响正向的,企业间共享了基础设施,相关技术和人才资源。水平越高,制造业的TFP提高也越快。企业间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将会形成新的空间组织形态,达到超越原本企业,实现变得更加优化强大的目的。同时,如果集聚规模越来越大,也会引起相关社会资源和国家的关注,随着更多资本的投入,该区域的有关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来聚集,产生规模经济。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是更加强大的效率和创新推动力,而制造业的TFP快速增长就是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创新来推动的。各种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也能够迸发出新的模式、新的产业,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良好的集聚可能会带动其他地区模仿,多地共同发展,结构更优化的、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越来越多。让技术和创新成为了企业的一种文化要素,一种习惯,最终促进整体经济转型。唯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受益于“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也能够促进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我国现阶段转型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原本的制造业基本是靠消费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都属于短期行为。这样的路径需要彻底转变。各种资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推动更适应于现阶段所需要的长期发展的理念,企业要多多考虑未来走势,提前进行多条路径布局,加大相关的研发投入。原本的传统路径需要打破甚至完全摒弃。这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思考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路径的布局。从实体经济开始改变侧重点带动全体经济转型,从原本替代性极强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制造走向高端制造,使产业最终的价值能够在产业网络和整体价值链中体现。注重研发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够拥有话语权,最终拥有定价的权利,掌握主动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一)依靠技术,培养人才

制造业转型从根本上讲要依托技术,发展困难主要还是缺少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从根本来说,在于缺少有关的专业人才。经济发展转型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人为的推动,当立国之本都缺少发展与创新,那么制造业必然迎来利润下降,最终导致经济下滑,转型困难。当下时代十分浮躁,导致我国“专业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稀缺。大多数人只想着赚快钱,获取时代的红利,不尊重产业的发展,不再愿意埋头踏实去钻研、去创新。我们需要全面提高劳动人员素质,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人才对于许多国家来说都是升级制造业的抓手。美国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在特定职业领域有专业素养的技工;也加大对于高校教育的资金投入,想要培养出受到过高等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同时还将鼓励制造业创新写入战略,让这些培养的人才能够获得施展自己想法的岗位。同时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签证和移民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也拥有庞大的高级专业技工,掌握核心技术,受过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过硬。韩国和日本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人才的培养。很多制造业大国都致力于培养或者吸引高端技术人才,为制造业企业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更具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转变输送人才。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相关制造业是很好的机遇,几乎所有具有一定制造业基础的大国都想抓这次机遇。

(二)抓住机遇

我国拥有世界上靠前的庞大人口,这意味着我们有占全球相当大比例的下游消费群体。产品的销售有很大的市场。要想抓好这次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各企业和部门之间要相互协同,打破行业壁垒,助力企业发展核心技术。国家层面要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借助内部外部的驱动力,从人才培养、资金支持、产业创新和优化各个重要的方面,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加快建立整体的产业链体系,打造核心技术,弥补现有经济缺口。相应的,发展制造出的更多更好的高科技产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我们继续深化发展与转型。再去培养更多相关的人才,制定新的符合形势的战略。

转型包含很多方面,不仅是技术创新,也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稳定秩序

然而,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都会重新分配。固有的格局基本都被打破。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生产数字化生产这样的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使原来企业的一些流水线工人面临失业。社会秩序稳定,企业才能顺利改革,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提前规划好转型期这些人员的安排,稳定好社会秩序,以免因为失业率上升,引起社会恐慌。可以采取提前进行符合转型要求的职业培训、就业支持等能提高他们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参考国外转型阶段稳定秩序的例子,普遍采取的措施都是增加财政支出以提高对相应人员的福利政策来安抚失业人员,稳定秩序。

(四)注重生态环境

经济转型也不能一味只顾优化产业结构,也要注重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业会带来资源的消耗或者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产业结构的优化中也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发展稳定后,能够对在发展的过程已经产生的污染做出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尽量弥补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对环境所带来的伤害。

六、结语

无论如何,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带动经济的转型都不能脱离开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全理想化或者照搬其他国家。应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具体分析。借鉴国际上曾与我们处于相同阶段的国家制造业和经济转型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评估、吸收、改进,最后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并且时刻关注实施情况,调整方向,成功提高制造业利润,促进经济成功转型。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