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朱宏任: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构筑现代化产业体
系的坚强支撑

发布时间:2023-6-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徐妍妍    审核:衡格格、张经纬
摘要:2023年6月4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受邀出席“第31届中国国际通信展2023中国专精特新冠军国际论坛”并作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节选。

今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图景,“十四五”规划进入了全面展开、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三年新冠疫情的阴霾大多散去,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但新阶段重拾长足发展势头仍需不断做出艰辛努力。如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方向,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动力推动增长、确保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企业和企业家要全面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取向,抓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难得机遇,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信心改善预期,砥砺前行,力促经济运行好转,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正在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阶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未来发展中把握先机。新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都没有改变实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但对广大企业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不断形成新的要求。

第一,把握突破口,找准企业发力点。要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资源、抢先发展。当前,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内的一批企业,正在或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带动终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活跃力量。这些企业代表产业发展新方向,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等方面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成果,生产链条保持优质、高效、低碳、环保,产品深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拥趸,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要不失时机加快发展。

第二,巩固主阵地,改善企业竞争力。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构成了实体经济的主体,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领增长,而传统产业依然支撑了近八成的工业增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传统制造业企业已经形成巨大的存量资产,其产品涉及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在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引领下,传统制造业企业绝不可以随便被以“低端产业”名义淘汰,而要加大改造升级的力度,由过去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生产转向以数字经济为手段、以绿色低碳经济为方向的全新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模式,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重塑企业竞争力,巩固提高制造优势,以稳定健康增长巩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第三,占据制高点,培育企业新动能。要加力推进未来产业深入研发、待机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类脑智能、深空探测等各类产业新技术、新要素、新主体协同配合,利用政产学研用等多方互动形成新的创新链,探讨市场化的方向与路径,应势而动。充分认识建设未来产业发展既关系到我国竞争新优势的塑造,又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是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先手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和成果实现,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如何把握方向、导入资源、快速迭代、控制风险,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实施方式,企业综合判断,瞄准未来,持续投入求得突破发展。企业家既要大胆探索创新,又要冷静分析判断,能够承受时间乃至一时不成功的考验。

“专精特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要求

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要把以世界一流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作为坚强支撑,要把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引领的中小企业作为坚实基础。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一流企业稳步成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根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产生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形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已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认定了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树立了一批中小企业发展的标杆和榜样,目前第五批认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断营造有利中小企业发育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在内生动力驱动下自主成长。国家在充分汲取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经验,认真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把“专精特新”作为指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实践表明,以专精特新带动企业发展,将推动企业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形成企业通过供给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动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发展活力、耐力和竞争力。

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微观基础的重要方法。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生产要素供应不稳、外需不振、内需启动受阻的情况下,保证现代化产业体系稳定运行的难度较大。“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质之一是长期专注特定领域,管理力求精益精准,产品在细分领域有着更高的适配度,因此可以比一般中小企业有更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多,带动作用增大,势必有效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抗击风险的能力,“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经济运行大幅波动时的压舱石。

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保证现代化产业体持续前进的重要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产业、科技、资本、人才协同发力,“专精特新”企业是最为有效的承载对象。“专精特新”企业以创新为特征,持续高效发展为前提。近年来,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人才,着力创新,深耕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成为打通多种产业链条堵点、补短锻长的关键力量。资本市场积极探求发现与合作路径,不仅求得精准发力,也为“专精特新”企业导入快速发展急需的资金资源。通过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投入力量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专精特新”方向上聚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将会扎实、快速地推进。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但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发育成长,以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动力,稳步推进。需要看到,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和企业共同发力。从外部环境看,期待更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更加便捷的要素获取,更加通畅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从企业自身情况看,有待创新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把控力进一步加大,发展活力潜力进一步释放外溢,抗风险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构筑以优质企业群体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质企业群体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发扬光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擎天柱和奠基石。由优秀企业家为领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不是评选出来的表彰对象,而是在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的生力军。成千上万的专精特新企业将为世界一流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后备力量,使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坚实基础和坚强支撑。广大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性、先进性、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保持并增强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下大力气提升制造业基础水平,不断补齐产业链短板。坚持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取向,加快高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以全面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动态监测和深入研究,提高防范脱钩断链能力,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战略支撑。

二是突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抓住政府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探索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带给企业的机会,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积极稳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以数字化应用为契机,通过运营服务商与第三方机构搭建的平台,大力促进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融合,更好释放平台网络的综合效益。

三是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优化、质量优等、效益优良的基本路径。企业要坚持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转型升级之路,推动企业瞄准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持续攀登。企业要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围绕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投入产出关系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四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治理现代、管理先进、运行有序的基本框架。持续优化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体系性的评价机制,根据管理问题及时制订解决方案;把依法合规、风险管控的各项要求融入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确保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五是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层次较广、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基本队伍。注意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卓越工程师队伍的建设。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面向战略急需领域,在一线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攻关,在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方面形成特殊政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

六是确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员工和谐、奉献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形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素质人才,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热爱企业,奉献社会的理念,遵循关爱员工、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积极开展现代化企业建设。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面对当前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会秉持专精特新的理念,不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化解风险,在高质量发展中稳中求进,中国经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