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使命,重任在肩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地质调查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近日,国机集团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地质装备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讨会”,并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国机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李金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成义,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黎晓煜等领导出席会议。海光公司作为国机集团下属三级企业,深耕地质领域30余年,同地调系统更是一脉同源,海光现场参加活动并展示了旗下地质领域实验室及野外相关检测产品,获得与会领导们的关注。
签约活动现场
李金发局长与张晓仑董事长一同参观了解海光产品
我国地质找矿历程回顾
壹 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 初兴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摸清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发展建设情况,我国集中力量探明了建设基础工业所急需的矿产储量,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磷矿等作为重点。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地质队伍迅速建立,大规模的地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贰 1979年~20世纪末 调整
● 改革开放之后,地质找矿进入大调整时期。1985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工作;1986年《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相继出台,推动了地质找矿布局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受国内需求减弱、国际矿业周期低谷以及地质找矿地质机制的多重影响,我国的地质找矿进入历史性的寒冬期。
叁 21世纪~2005年 探索
● 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矿产资源需求大幅提高。1999年起,原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其中的找矿方面称之为“地质大调查”。地质大调查聚焦4大油气资源新区和16个重点成矿区带,在经常性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了多轮针对性的找矿专项行动。
肆 2006年~2020年 繁荣
● 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拉开了地质找矿大突破的序幕。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全国全面推进。2011-202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十年,形成了大宗紧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并举、开源节流并举、东西并重的勘查开发布局。
伍 2021年至今 突破
●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规划和目标纲要之一,按照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及测试中心将再次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开展专项行动。
海光与地矿领域的渊源
1、找矿计划促进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原子荧光的诞生
1978-1980年,国家启动1:20万区域化学探矿扫面找矿计划,测定39 种微量、痕量元素,其中As、Sb、Bi、Hg等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检测仪器国内尚属空白。1981年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研制在地矿部立项,西北冶金地质研究所郭小伟教授与地矿部物探研究所张锦茂教授联合承担,开展As、Sb、Bi、Hg 等元素测定分析方法的研究,并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WYD-2 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科研样机。1983年地矿部物化探局责成北京地质仪器厂对原子荧光进行产业化。1985年,北京地质仪器厂率先推出商品型XDY-1 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从此揭开了原子荧光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2、原子吸收产品推动地矿检测事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地质仪器厂在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推出GGX-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地质、冶金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证书。80年代改革开放新局面下,原子吸收产品以其优良的产品技术和制造优势受到国外厂商的密切关注。1985年起,北京地质仪器厂与美国PerkinElmer公司相互进行了多方面考察和沟通,以谋求技术上的深度合作。1987年4月双方就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产品签订了双向技术合作协议。合作产品1100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被国家科委定为进口吸收仪器的替代产品,绝大部分应用于国家及省市级检测单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改革开放初期检测事业的发展。
3、海光乘改革东风,建科技实体
20世纪80年代,北京地质仪器厂积极利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谋求在厂内开辟新的窗口,建立自主经营的科技实体,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技术潜力。1988年6月24日,经地质矿产部批准,在海淀科技开发区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了“北京海淀光谱公司”(后更名“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自此,海光公司与地矿领域检测事业结下不解之缘。